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西古代绘画比较研究

中西古代绘画比较研究

时间:2022-10-19 16:54: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中外古代绘画艺术有着不同的渊源、传承、演变、通过在历史的空间中发展,形成了国画和油画的两大东西方绘画系统,西方的古代绘画是继承了欧洲洞穴壁画的比较写实的统,最后演变成了造型的绘画,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的历史,然后形成了油画以为主的绘画体系。恰恰相反的是中国画传承了古代的岩画、彩陶等装饰性的传统,到目前发展到以线造型为主的中国画。

关键词:古代绘画 写实与装饰 油画 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7-0-01

东西方的古代美术是有自己的文化背景,通过长时间的历史而演变的艺术形态,尤其是绘画更是如此,这是有民族审美意识有对应关系,也是各自差异和特点,通过对照、分析、比较可以发现中外绘画的特殊和原因。中外古代绘画主要的区别是:立体与平面的区别、写实与装饰的去别、审美观念的区别、文化与宗教的区别。但是,中外古代绘画主要共同点:都是以线造型,绘画都以动物或狩猎为主题。从中似乎能了解中外古代绘画的渊源、传承和发展、而且可以从一个新的的解读认识民族传统的绘画。

一、区别与融通

在中外有关绘画起源的问题一般都用神话传说来叙述。在这中外美术的文献资料没有列外。中国人把绘画的起源归结远古与上古时代,在墓室的壁画中时常会描述女娲、王母娘娘、玉皇大帝、黄帝与炎帝、伏羲、始皇等神话人物,而西方也将古希腊神话为代表的,宙斯、雅典娜、阿波罗等神话人物,但是在绘画的表达中分着平面与立体的区别。

1.立体性与平面的区别

欧洲是西方最早发现绘画足迹的地方,跟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的时期一样,都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坐落在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穴壁画和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穴里的壁画,直接的反映了旧石器时代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拉斯科洞穴中画的驯鹿,山羊等动物画,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牧牛》,形象壮大,能看出作画时的大胆。称之为最经典的是这个洞穴里的驯鹿,要是按照古生物学家的研究,他们当时属于动物物种,这完全可以表明西方最早的美术作品是十分写实的。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长18米,宽9米,壁画上描绘的是恐龙时代灭绝时后的新物种的野兽,其中有野牛,野马,野猪等150多个动物,从用色来看能发现它们想象力非常丰富,把自己体会到的直接表现到极致,用的红色像刚从动物身上抽下来的鲜血,画轮廓时更是大胆的用黑色表现动态,画面看起开十分逼真,最经典的应该就是《受伤的野牛》因为受了重伤倒在地上,拼了命的挣扎,全身上下充满了力量,为了逃亡,可以从这头受伤的野牛可以看出很强烈的立体感。然而中国最原始的绘画恰恰与西方不同的是它是平面性的,不会注重立体感,大多数是在彩陶上进行作画。也很少看见写实的绘画,其中代表作是《射猎山羊》,在内蒙古地区,画面中猎人徒着光交用弓箭猎取岩样的场面,猎人的弓很长,几乎和人一样高,而样的后腿和前肢都受到攻击,羊作奔跑的动作特别生动。然而像这样平面性的岩画也能表现的如此生动。

2.装饰与写实的区别

在考古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我国的浙江省发现了一个陶方钵上的线刻猪纹拓片,是属于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这就是说猪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猪还是有一定正面的意义的,而不是当代人心目中的蠢,笨、脏的形象。相反它还是一种比较可爱的小动物,由此而来才会有考古者发展的刻在陶钵上的作为装饰的意图的早期装饰物,小眼睛虽显得有些愚蠢,但也能侧面反衬出那双温顺聪慧的大眼睛,虽然它的身上经常沾着哪些脏臭污秽之物的鬃毛,但在这个陶柭上却被美化成优美的图案,两个同心圆来代表毛的卷涡,还有那如花瓣般盛放的堰卧的毫毛,这与后来的花鸟图案几乎一脉相承。这简直是一個披着绣花礼服的贵族款款地走来,自在而又雍容满态。我们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山洞的一副欧洲岩洞壁画,有只动感十足的野猪正在奔跑,四足著力,鬃毛直立,就像驱赶正要袭来的狼群面太十分凶狠。绘画者走着技艺精湛的工艺技术,将他的体型描绘的十分准确,包括从腰部到腿粗的的肌肉及阴暗关系处理的都很有立体感,真实动人!把它跟河姆渡陶钵猪纹线刻画相比较,两者差别洞若观火。画两只野猪的鼻子和蹄子时,岩画可以把鼻子的微妙的起伏变化很流畅又生动的表现出来,就连蹄子着地的细节也刻画得很仔细。陶纹猪是先用线条简单的概括出来,然后蹄子和鼻子都是用一笔就交代。不管是从细节还是整体来看,中国猪纹的主要特点就是装饰性和平面性比较强,相对而言西班牙岩画野猪的写实性非常明显。

3.审美观念的区别

中国的绘画主要特点就是比较注重点,线,面。从中国的古代绘画艺术中完全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尤其是用线的时候常常以用笔流畅,有劲、有节奏性而为特点,用色透明而鲜亮,体现了中国绘画的最根本的特征。在画人物画时,古代中国人比较注重这个对象的神态上的夸张,而不是注重于写实。有可能是审美观念的不一样,远古时期的中国人认为夸张变形的画更容易让人了解,但是无法说明外国陶瓶画倾向于写实的迹象,最终的原因还是在于审美观念的不同。这是因为中国古人对描绘的对象带有自身利益的价值取向所导致。画的鱼或兽是被当作神物所崇拜的,神应该跟实物有不同之处,画的跟对象太像,不就是混同了凡圣。所以,他们一直根据自身的审美理念,把写实的形象变形成夸张的画。又如马家窑的人形纹、半坡文化的人面鱼纹等。这些带有特殊个性的纹饰,在质地比较粗燥的表面刻绘出的效果异常别致,远超哪些画在工艺品上的装饰物,这是我们值得我们深思的。与国外的体现以实主义为风尚的审美观念相互映射让我们了解的更通透。

4.创作主题都以狩猎和动物为主

中西方古时期绘画最有共性的是都以画狩猎和动物为主。至今在中外所被发现的远古时期的洞穴壁画、岩画的所绘题材几乎没有一个不是狩猎题材的。“线”作为中外远古时期绘画中相似的一种艺术特点,原始人在洞穴里就开始用写实的方式记录了线条美。比如世界上最早被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绘画,在法国夏芳德洞窟发现的线刻“两只小鹿”足以证明用线条造型也是西方古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像这样的以线为主的写实风格又相继在文艺复兴的壁画、古希腊的瓶画和景物画加之很多写实主义艺术绘画等绘画流派中得以继承和改良。而相比之下的中国风格的绘画则是另外一种线描的艺术魅力,并极具抽象、冼练、意蕴十足的特点而异于其他种类的线描的绘画艺术。

二、中外古代绘画皆以神话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为主是一共同的特征

壁画是汉代绘画的重要部分,在汉代被广泛应用,大型建筑以至墓室都绘有大量壁画,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形容当时壁画“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类异色,曲尽其情”。可惜大型建筑壁画一无所存,但汉代墓室壁画却不断有所发现。它不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貌也提供了汉代丰富的绘画资料。这些壁画题材中,以车骑出行和乐舞百戏内容为最多,表现上也最出色,车骑出行声势浩大,车马奔腾有气势,色彩鲜艳,较好地运用了线描和渲染技巧。在中国墓室壁画中反映社会风尚的作品还有河南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百戏图》,百戏有跳丸、盘舞、飞剑、舞轮、倒立、截竿等技艺。画面线条简洁流畅,色彩明快强烈,在豪放的笔法中,较好地刻画了人物的身份和表情。再如河北望都汉墓,这些人物不同服饰体现不同身份他们或坐或立都表现得恭谨谦卑,听命于职守。汉墓墓室壁画在绘画技巧上发展了战国至西汉早期宫廷壁画和帛画上的那种墨线勾勒轮廓,再平涂施色的手法。勾墨线有粗有细有刚有柔,如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人物和鸟兽,用笔轻重、虚实、转折、顿挫,都能掌握自如。河北望都壁画,对人物的服饰能够根据衣摺变化用粗细不同的线条加以表现。和林格尔壁画用笔遒劲而有顿挫,马的勾勒已有一定规律。洛阳八里台人物画砖以黑线勾画轮廓,并施以朱、紫与淡青等色,简略生动,极有神采。到东汉晚期还出现大笔涂刷的近似写意的画法,施彩也有多种尝试,有的不勾轮廓用没骨法,有的 单 线 勾 线 似 白描,还有用渲染法,如辽宁营城子汉壁画的“门吏”人物的表现方法,这些壁画在构图上,

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图案横向排列的形式,注意讲求比例和透视关系。这些成就,为中国艺术民族风格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画的成型、大发展以直接影响。古希腊的绘画艺术主要发现于爱琴文化时期,其中克里特岛的宫殿建筑中壁画最具代表性。其中壁画《戴百合花的国王》具有鲜明的写实倾向,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宫殿壁画还有以流畅的曲线、鲜明的色彩描绘的富有装饰性的人物和图案,手法上与埃及艺术有联系,以《巴黎女郎》《交谈的妇女》《侍女图》等最为有名。这一时期的绘画成就还体现在瓶画上,瓶画表现的多为情节性场面,以神话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为主。流畅秀丽的线条表现了各种人物、戏剧性的动人场面以及细腻的感情。与古希腊相比,现存的古罗马绘画作品显得相当丰富,除早期的伊达拉里亚人的墓室壁画外,著名的庞贝壁画集中反映了古罗马绘画艺术成就。庞贝壁画,有两点古希腊壁画《戴百合花的国王》得注意。其一是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比较完整的古代室内装饰。庞贝人不管是贵族还是富商,还是普通市民或是商店、饭馆都喜欢用色彩(特别是红色)装饰墙面,装饰手法多种多样。其二是题材、风格和技法的多样化。既有神话题材的《酒神秘仪图》,又有历史题材的镶嵌画 《伊苏斯之战》,还有描写世俗生活的风俗画如《面包坊夫妇》,镶嵌画《街头音乐家》,以及专门描绘果盘桃子鸟类等静物画和描绘港口的风景画。古埃及的绘画在新王国时期进入了黄金时代,这时的墓室壁画以彩色壁画为主。壁画题材明显扩大,人们的欣赏趣味也有重大变化。这时候的壁画出现了许多追求生活享受的内容,如歌舞、欢宴、渔猎、游戏等与这种风气相适应地是对女人体的描绘,以至追求感官的刺激。

担任阿蒙神祭司之职的王族纳赫特的陵墓壁画就很有代表性。这一陵墓的壁画中,不仅有描绘墓主人带着家人、驾着小舟渔猎游戏的场面,而且有表现歌舞欢宴的场面。其中一角画了三个女乐师正在演奏的场面,中间一个妇女几乎是赤身裸体,其他两个妇女虽然穿着衣服,但画家着重刻画了女子轻盈婀娜的体态。从这里不难看出当时贵族精神生活上的追求。还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绘画也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过去画人物的下身总是画正侧面,而这时所画的角度接近正面,说明绘画已逐渐摆脱程式化的束缚,绘画技巧也越来越熟练。

参考文献

[1]陳师曾.《中国绘画史、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吉林美术出版社 1992

[2]刘长发. 陈修汶《中国古代绘画比较研究》社会科学版 2007

推荐访问: 中西 绘画 古代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