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内蒙古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内蒙古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10-19 16:00: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以内蒙古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总结了6年来建设的经验,提出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依据高校定位明确培养目标,以学科建设提升科研工作来带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突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体系创新,及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关键词: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创新能力

一、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依据高校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就难以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就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高校自身的科学定位确定,不应千篇一律。

我校“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生物技术基地)是经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36个国家级生物技术基地之一,是国家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的唯一的国家级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创建于2002年。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创办国家级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我们始终坚持结合地区产业优势和学科重点,突出特色办基地。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始终秉承首任校长乌兰夫提出的“面向草原、旁及农林”的办学方针,坚持“立足边疆、服务内蒙、面向全国”的办学理念。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确定生物技术基地教育理念时,我们紧密结合内蒙古特色产业实际,以畜牧业、草业、乳品业、生物制药、食品加工业等与生物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产业为重点。借助国家“21 1工程”和“省部共建”的机遇,发挥“草地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技术”的学科优势,以生物技术基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为中心,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途径。通过生物技术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系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能,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为自治区以及国家相关领域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专门人才。

二、以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工作带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1、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我校实施国家“211工程”和“省部共建”过程中,始终将生命学科作为优先建设领域。依托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地生态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学科优势,不断提升我院科研工作。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逐年提高。2008年由长江学者李光鹏教授主持的“高产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培育”项目和由刘东军教授主持的“高产绒量转基因绒山羊新品种选育”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重大专项资助,2007年张若芳教授主持的“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仅此3项资助金额总计约9200万元,带动人才培养。“十五”期间,生物技术实验平台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为生物技术基地学生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其间学校共投入建设经费2200万元用于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大大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学科建设为生物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提供了软硬件保障,有力带动带动了生物技术基地人才培养。

2、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生物技术基地发展提供保障

与内地省市高校相比,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制约我校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兼顾自身培养、提高现有人才素质和引进高水平人才相结合,着力优化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注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始终坚持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聘任兼职教师。目前,生物技术基地在编的专职教学科研人员43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的教师占69.77%,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6.74%。教师平均年龄有所降低,学缘结构明显改善,外缘者占47.6%。有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4人。在产学研基地建设中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聘请了实习基地相关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担当兼职教师,定期给基地学生讲授企业生产流程、技术创新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使学生眼界大开。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生物技术基地学生培养提供了人才保障,推动了教学内容的改革。目前本专业已形成了以旭日干院士、长江学者李光鹏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

三、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

1、优化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培养目标是决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首要因素,而不同定位的高校培养目标是多样化的,这就决定了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即便是同类型高校也应根据自身优势,学科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发展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我们不断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006年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生物技术基地人才培养方案由必修课、选修课、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组成,总学分164。必修课由理科基础平台课、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共126学分。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48学分,理科基础平台课29学分,学科专业基础课30学分,专业必修课19学分。选修课28学分:其中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20学分。实习和毕业论文10学分:其中专业实习2学分,学年论文2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近年来,为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开设了“现代生物技术进展”和“生物安全”等课程。

2、以区域特色为基础建设创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三个阶段。其中实验教学包括基础实验、中级实验和能力提高实验3个层次,重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超过1:1,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生物学基础实验面向全院本科生开设。中级实验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包括“生化大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细胞工程大实验”和“基因工程大实验”5个模块。能力提高实验开设“现代生殖生物技术大实验”、“微生物发酵大实验”、“组织培养大实验”和“药用植物化学实验”4个模块,实验内容以递进式模拟科研过程。近年加强了精品实验课程内容的创新,如“基因工程大实验”在内容设计上,通过克隆一个基因直到最终表达出该基因产物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独立实践操作中体会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严密的逻辑理念。所用的实验材料和目的基因都是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具有前沿性和发展性。“现代生殖生物学大实验”利用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和两个实习基地,

开展了一系列内容相互关联、技术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训练内容,包括胚胎冷冻技术、小鼠胚胎手术移植等高难度实验。

我院一贯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努力探索校企联合互利新的合作方式,目前已经签订协议的生物技术校外实习基地10个,为生物技术基地学生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实习方式改变以往的以课程实习为主,转变为生物技术综合大实习,不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在3年级夏季小学期进行。实习单位主要是内蒙古的一些知名企业,实习内容围绕生物制药、乳品业、传统发酵产品和动植物生物技术进行。通过深入车间,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研发过程中。承担实习的教师均为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骨干,同时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实习结束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

3、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建立和完善学年论文制度,学年论文的选题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加强对毕业论文主要指导环节的管理,鼓励毕业论文选题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论文选题多来源于特色产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保证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各方面能力得锻炼和培养。为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3年级即可进入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实行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为保证生物技术基地生源质量,我院按生物学大类招生,推行滚动激励机制,一年级期末进行选拔,前30名进入“基地”,二、三年级实行淘汰制,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在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设置上着力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实施中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针对生物技术及相关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基础理论课及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生物技术核心课程、综合大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建设。及时将我院取得的科研成果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将长期形成的学科特色直接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具有特色的教学计划。四、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效

经过6年不断探索,针对边疆民族地区产业特点,围绕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产学研基地和创新体系,形成以下阶段成果:(1)立足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创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培养方案优化与课程体系创新,加强骨干基础课程建设,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特色学科方向培育,建立以本科生学年论文——创新基金项目——毕业论文为一体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3)实践体系创新,构建“实验教学一实践教学一技能训练一毕业论文”四位一体的网络实践体系。以科研成果与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互动的良好局面。通过6年来的努力与耕耘,生物技术基地为自治区和西部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自治区和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2007年生命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本科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生物技术专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07年“边疆民族地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动物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生物学一级重点学科成为自治区重点。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学综合实习和普通生态学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

项目来源:“内蒙古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NGYG06021)”和国家“边疆民族地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资助项目

责任编辑:张冬梅

推荐访问: 教学内容 生命科学 技术人才 培养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