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6篇
第一篇: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何红梅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06期
在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全面实施过程中,发现一系列问题,甚至与实施的初衷相违背,大大影响了学校管理质量、教育教学及学校的声誉。因此,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健康运行,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校长负责制的弊端分析
1.校长无责可负
一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教育行政没有真正放权,校长负责制只流于形式。以校长决策权为例,校长拥有决策权是指学校行政工作的重大问题,校长有最后的决定权。但是上级主管部门往往会越俎代庖,千方百计地制衡校长决策权。长期以往,必将导致相当一部分校长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切以上级部门的安排为准。
2.校长负责的异化
校长负责制的异化现象是指校长专权制、家长制,在学校里校长一个人说了算,导致一些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或任人唯亲的情况发生。更让人心寒的是,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甚至认为这就是校长负责制,校长只要在听命于他的范围内行事即可。也有些教育行政部门,明知存在这种情况,但是碍于“是否违反政策”、“是否会影响校长积极性的发挥”等问题而听之任之,所有这一切实质上助长了校长的独断专行。
3.校长负不起责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精英治校的领导制度,校长拥有与责任想对应的较大的权力,同时校长必须有相对应的较高的素质。然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在急剧变化的今日,校长往往还处在一种茫然、无动于衷的状态,校本管理难以实现,课程改革难以进行,素质教育难以展开,无不与校长自身的素质有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校长专业知识缺乏;
(2)校长管理模式还处在经验型阶段;
(3)校长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薄弱;
(4)由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责任不明确,导致校长忙于具体事务,忙于会议,同时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和管理方式处于松散状态,校长很难在培训中有质的飞跃;
(5)由于工作压力过重,校长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动力不足,甚至可能出现校长倦怠现象。
第二篇: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长必读书目_中小学校长必看书书单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中小学校长必读书目:教育管理类 《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思想[美]彼得-;圣吉 著郭进隆 译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这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巨作。 该书问世后不久,便以其革命性的创新获得了1992年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同年,美国《商业周刊》将该书作者彼得-;圣吉推崇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学校管理吴志宏 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该书是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基本课程教材之一。 《学校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孙鹤娟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本书主要以中学管理为校本,建构了一种适应新的竞争和发展需求的“混血型”的独具特色的学校管理文化,从学校管理的方式、本质特征、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以及学校文化管理的具体运作机制、实践操作和实施途径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推动了我国学校管理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更好融合和进一步发展,适合所有教育管理工作者阅读和借鉴。 《校长职业化释要》 校长职业化思想王继华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本书系统解读了校长职业化的思想内涵与行为支点,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不同层面阐述了校长职业化的理论体系:3A标准、4力理论、5个文明准则、6项内功修炼。 《顶尖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综合[美]比斯盖特-;舒尔茨/赵丁 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本书编选了泰勒、梅奥、法约尔、西蒙、杜拉克、菲德勒、戴明、彼得斯和松下幸之助9位管理大师的14种管理思想。 《第五代管理》 管理思想综合李仕模 编著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年本书介绍了第五代管理的主要内容:竞争管理、博弈论管理、创新管理、虚拟管理、模糊管理、人本管理、企业形象管理、全球化管理、风险管理和未来管理。 《学校管理新视野》 学校管理综合程振响、刘五驹 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本书立足于学校管理的主体性发展,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结合,静态性和动态性的统一,要求性和系统性的整合的立体层面,就学校管理中的一些热点和重点,分成若干专题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和具体的操作设计,同时,在内容上关照每个专题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对策研究针对实际,例证具有生活性、操作具有灵活性。 《第一战略--中小学发展新思维》 学校管理何正波 著即将出版本书立足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现代化为目标,综合当今学校发展的最新理念,提出了一个以“12345”为框架的全面的学校发展战略体系。 中小学校长必读书目:教育经营类 《教育策划概论与案例》 教育策划中国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 编同心出版社2005年1月中国首部教育策划专著。 《学校教育管理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质量认证吴霓 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本书对如何在教育领域实施ISO9000族标准,如何开展认证培训作了详细的解读和阐述。 《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赵中建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该书是中国学校文化研究的一个全新起点,全书的作者包括多位中国教育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11位校长,他们从广袤的角度诠释了学校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学校文化研究。 《教育文化战略构建》 教育文化王继华 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该书从哲学思维引领的角度,提出了教育文化的理念,并将其划分为九种文化形态,从根本上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方向性的战略,旨在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文化这一全新的领域从战略的高度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学校经营》 学校经营周游 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9月该书对学校经营环境和理论,学校经营成本和产品,学校经营模式和策略,学校经营效益和案例,学校产品要素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学校经营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SIS学校策划与设计》 形象识别汪国晔 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3月本书为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学校形象与品牌打造策略的大型工具书。 中小学校长必读书目:个人修养类 《大学》 国学曾子 著该书提出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对人生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步骤,条分缕析,阐述无遗。 孙中山先生称之曰“中国政治哲学,谓其为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到,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 《中庸》 国学子思 著 该书的主题是启发人们在思想上要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始终循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 《论语》 国学孔子 著 古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集会时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人性的弱点》成功学[美]戴尔-;卡耐基 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该书是一本改善人际关系、教人为人处世艺术的书。是卡耐基成人教育班的三种主要教材之一。作者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 《美好的人生》 成功学 [美]戴尔-;卡耐基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同上。 《人性的优点》 成功学 [美]戴尔-;卡耐基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该书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征服“忧虑”的书,是卡耐基成人教育班的三种主要教材之一。 《快乐的人生》 成功学 [美]戴尔-;卡耐基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这是一本引导人们踏上快乐人生的书。 《方与圆》 成功学 丁远峙 著 广州出版社 2005年这是一本阐述做人要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的书。号称中国惟一畅销世界的成功学书。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成功学[美]史蒂芬-;柯维 著 顾淑馨等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年本书由内而外地协助企业建立坚实的互信文化,是美国公司员工、政府机关公务员和军队官兵人手一册的书。 《语言的突破》 成功学 [美]戴尔-;卡耐基 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5年该书的主旨是教人克服畏惧,建立自信,顺乎自然地发挥自己的潜在智能,在各种场合下发表恰当的谈话,博得赞誉,获得成功。是卡耐基成人教育班的三种主要教材之一。中小学校长必读书目
第三篇: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于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完善中小学校长(含幼儿园园长,下同)管理机制,提高校长队伍专业化水平,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中组发〔x〕3号)、《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政办〔x〕96号)和《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x政办〔x〕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经区政府同意,现就推进全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和扩大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自主权,激发校长队伍活力和创造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队伍,不断巩固提升x教育在全市的领先地位。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校长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原则。明确校长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注重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专业能力的提升,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革,拓宽校长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
(二)坚持注重质量、促进均衡原则。积极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优秀校长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鼓励优秀校长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坚持强化考核、双轨评价原则。实行校长年度工作综合目标考核和任期目标考核双轨制考核评价办法。校长任期内,任期目标考核以年度工作综合目标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三、实施范围和对象
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现任正职校(园)长(含党组织书记)。
四、职级设置
校长职级分为特级、高级(一、二、三档)、一级(一、二、三档)、二级(一、二档)等四级九档。高级校长数量原则上控制在全区中小学校长总人数的30%以内,并兼顾各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实际。
五、任职基本条件
(一)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具有胜任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熟悉中小学教育工作和相关政策法规,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规律,业界声誉好。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修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于律己、廉洁从教,富有教育情怀,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实绩突出。
六、任职资格
中小学校长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基本任职条件和专业要求。受聘正职校长岗位,一般应当具有两年以上副职校长岗位任职经历。德才和业绩很突出的,可破格任用。
七、选拔聘任
(一)改革校长管理权限。选拔聘任中小学校长应当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规定,一般采取学校内部推选、外部选派、竞争(聘)上岗、公开选拔(聘)等方式进行。
(二)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应当贯彻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体现学校办学规划、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德育建设、教师队伍、管理创新、安全稳定和党的建设等内容,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求实效,具体内容根据学校实际确定。任期目标在广泛听取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家长等方面意见后,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在校内公布。
(三)实行校长任期制。校长每个任期一般为3至6年,注意与中小学、幼儿园学制学段相衔接。原则上同一岗位连续任职不超过12年,因工作特殊需要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后可以延长任职年限。
八、职级评定
(一)确定任职年限。申报各职级校长应具备最低累计校长任职年限,其中二级满3年、一级满5年、高级满7年、特级满9年。校长原任正职年限按实计算,任副职校长的年限按二分之一折算成任正职年限。
(二)建立校长职级评审制度。评审一般按照个人申报、资格初审、述职与评议、考核与评鉴、评审与推荐、公示与确认等环节进行,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价。特级校长的职级评审由市教育局负责,其余学校校长的职级由x区教育局组织评审,评审结果报市教育局备案。配套出台《x市x区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定办法(试行)》,开展校长职级制评审、认定、考核和奖励等工作。
(三)鼓励校长交流。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的校长,在评级中优先考虑。
九、激励保障
完善校长考核机制,实施职级制校长奖励制度。依据职级制校长的职级、年度考核等情况综合确定奖励额度,并根据当年度实际校长人数与具体职级情况上下浮动。分配方法由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教育局另行联合制定。校长职级制奖励在绩效工资总量外予以单列实施。
十、考核监督
(一)加大考核力度。实行校长年度工作综合目标考核和任期目标考核双轨制考核评价办法,年度考核、任期目标考核作为对校长评级晋档、确定职级制奖励额度、职务续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监督约束。加强对校长履行政治责任、行使职责权力、加强作风建设等方面的监督,重点监督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的建设、依法依规办学治校、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校风学风和师德建设、收入分配、廉洁自律等情况。对履职不力的校长,按有关规定问责;
对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校长,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处理。学校主要领导因聘任期满、调动、轮岗、退休、辞职、解聘或学校撤销合并等原因离任的,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三)完善退出机制。
1.离开校长岗位后不再享受校长职级制奖励。实行校长职级制后退休的校长,仍按国家相关政策办理退休手续。
2.中小学校长因德、能、勤、绩、廉与所任职务要求不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
(1)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上级党组织指示和决定不及时、不得力的;
(2)存在师德禁行行为,或者有其他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3)年度考核、任期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
(4)存在其他问题需要调整或者处理的。
十一、组织领导
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强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是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区政府将加强对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教育局负责具体协调和组织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做好中小学校长聘任、交流、监督、培训等工作,组建校长专业发展智库,聘请全国、省内外知名专家担任顾问,为校长职业化发展搭建高端、专业的助推平台;
区编委办、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根据自身职责做好相应工作。
第四篇: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汪文哲
作者机构: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宿州学院人事处,安徽宿州,234000
来源:宿州学院学报
ISSN:1673-2006
年:2016
卷:031
期:002
页码:50-52,56
页数:4
中图分类:G417.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考评;资格准入
摘要: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自20世纪90年代试点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学校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促进了校长职业化体制的初步形成,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在各地试点改革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角色定位不明确,保障措施不到位,职称序列不规范和考评细则不科学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第三方社会评价机制,完善校长资格准入制度等应对策略.
第五篇: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长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1993年国家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定实施“百万校长培训计划”算起,我国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已逾十载。从数量上看,超过80%的校长接受了岗位培训,并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但究其质量与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以至于一些受训校长私下里对培训这样“总结”:“玩上几天、花掉几千、写上几篇”。教育的长期性和中小学校长的成长规律,决定了校长培训是一项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不间断工作。为了搞好今后的培训,有必要反思现存的问题,为下一步实施高质量的培训献计献策。
一、以往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以为,当前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在设计和操作上存在三个方面的缺失。
(一缺失科学权威的国家标准
伴随机制转换和权力下放,校长在引导变革趋向和提升办学效率方面的领导人地位日益彰显。新形势下的校长应该具备怎样的资质和素养?如何对适应新教育需要的校长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职务描述?如何正确地理解并体现校长职务独特的内涵和规律?相关的阐述不仅关系到从政策和理论上清晰界定校长角色,而且还直接给定了指导开展校长培训的法律框架和操作蓝本――这一点业已为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所证明。比如,英国教师培训署
于1998年颁行《国家校长标准》以及《国家校长职务专业资格》,不久获得英国议会通过,《国家校长标准》随即被确定为校长行动的依据和培训的指南。这样,校长培训工作就纳入了一个系统和正式的轨道,从而使校长进修提高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得到了很好的承认。
相比之下,我国原国家教委于1991年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以及1999年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仍然属于部门规章,较之以国家意志确立的《校长标准》(或《校长法》,其立法技术和可操作性都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国家标准的缺位,校长培训的经费保障一如无源之水,项目设计好比无本之木,培训方向则形同无舵之船。课程呆板重复、授课随意潦草、考核敷衍了事、效果隔靴搔痒。(二缺失准确清晰的定位和主题
究竟期待校长培训产生教育家还是事务性管理者,抑或组织的技术员?相关规定对此语焉不详。按照《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第七条的表述,新任校长培训为“资格培训”,重在“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在职校长为“提高培训”,重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骨干校长为“高级研修”,“旨在培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不难看出,《规定》是把培养教育家的任务摆到后期的“高级研修”去了。表面上,似乎是遵循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规律;
实质上,这不过是科层制度一味讲究职级和资历的旧习在校长队伍建设中的表现而已。新任校长只
能在“应知应会”的意义上接受培训?年限稍长,就自然具备了领会新知识、新技能的潜质?非经专业渠道评定的“骨干校长”果真就是未来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显然,这里存在大量的逻辑混乱。如何实现从“应知应会”水平上的“管家婆”到现代教育管理专家的飞跃?对此,校长们想必仍然是一头雾水。合格的校长,一开始就要有成为教育家的清晰愿景;
切实有效的校长培训,自始至终都要以“成就伟大的教育梦想”为主题,坚定不移地以“树立教育信念、提升教育素养、锻造教育领导力”为中心。对一个校长而言,从来就不存在脱离教育教学的管理,也不存在脱离管理的教育教学,二者内在的一致性注定了校长培训的“教育”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领导人,只有当他把学校工作的最本质的东西――教育和教学,了解儿童和研究儿童――摆在首要地位的时候,他才能成为教师的教师。如果你占着一个校长的职位,认为只要自己有一些什么特殊的行政工作能力就可以取得成功,那么你还是放弃想当一个好校长的念头吧。这说明,校长培训必须履行“为管理注入教育灵魂”的使命,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高度重视现代校长的德性伦理建设。当前校长培训之所以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本位和技能中心的趋向,之所以遭遇“理想主义淡薄、实用主义浓厚”、“事业意识淡薄、职业意识浓厚”之类的诟病,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教育”的游离,而用“一些什么特殊的行政技能”来冲淡并掩盖了“学校工作的最本质的东西”!
(三缺失同教师培训的良好衔接
如上所述,当前校长培训中的管理主义对校长核心素养――教育素养的忽视,导致实际操作中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的功能性脱节,进而形成“教师专事教学、校长专事管理”的误解。不妨设想,校长具备先进的管理工具,而教师却只接受过“三笔字、简笔画”水平的继续教育,这样的联合能产生高效率的学校吗?能产生和谐的教育吗?金字塔的塔尖不可能脱离塔基而飘浮在空中,校长的领导力必须经由广大教师创造性地领悟和发挥,才能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卓越的学校好比一艘船,尽力划桨的同时,每一个人都要作好操舵的准备。正是如此,英国《国家校长标准》以开放的姿态设计了面向“有潜质成为校长的人士”的环节――拟任校长培训,把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有机地联结起来。既鼓励了教师像校长那样思考,又使校长的有效领导牢牢植根于学校核心工作之上,一举两得。
从理论上讲,教师与校长的专业发展相互跟进、相互带动,并不存在孰轻孰重、孰先孰后的问题。也许,迫于经费的拮据,但这并不是一个使教师培训陷于潦草和形式主义的理由。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即便校长是“巧妇”而教师是“米”,后者起码也应该是不断趋于优质的“米”。否则,学校这锅“饭”的味道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为建立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之间满意的适配关系,有必要同对待校长培训一样,周密部署、精心设计教师培训,统筹兼顾使
之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我国师资培训体系的根本动力。二、今后培训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一宏观调控,政府行为,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其工作性质、目标、职责和工作方法等都不同于教师,对校长的管理应有别于对教师的管理。因此,各地县级政府应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建立起一套从选拔任用,到培养培训、考核晋升融为一体的切合本地实际的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这方面,部分地区已经率先进行了改革实验。其中,上海市和山东省潍坊市实行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就值得学习和借鉴。除此之外,还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校长培训的管理制度,将校长参加培训的成绩作为职称评聘、调资、晋升、上级XX部门年度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同时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做到专款专用,切实解决校长参加培训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农村校长培训工作才找到了立足点,培训院校才能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对不同层次的校长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让现任中小学校长定期“加油”、“充电”,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从而使校长培训与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二加强培训资源整合,构建以“人网”为主、“天网”与“地网”为辅的立体多元培训网络
所谓“人网”就是注重校长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确保干训师资的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要构建这样一支队伍,农村校长培训机构应做到“一靠”、“二联”、“三加强”。“一靠”就是紧紧依靠本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聘请他们为兼职教师。“二联”就是密切联系本地和外地知名中小学校长,把其任职学校作为校长培训考察实践基地。“三加强”就是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养。一是送出去进修学习,增强与各地校长培训机构的横向沟通与合作;
二是派到中小学挂职锻炼,让其熟悉中小学实际,增强实践经验;
三是加强培训教研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特点,探索新模式,不断开发课程资源,自编地方教材,走“教研培一体化”之路。“天网”与“地网”就是借助卫星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光盘等国家及先进地区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优质资源进行培训。同时加强本地区域网建设,逐步实现培训手段的现代化。(三以校为本,因人因校施训,探索个性化培训模式校长培训是在职成人教育,其突出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校长参加培训最直接的目的应是增强职业适应能力,能够解决在当前学校管理和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农村由于地域广泛,参训校长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学校,遇到更多的是那些独一无二的个性化问题;
又由于参训校长在文化素养、业务水平、管理经验存在着较大差异,对培训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仅仅采取那种集中综合讲座的传统方式
解决共性问题是很难满足参训校长要求的。经过调研和多年的培训实践表明,农村中小学校长最急需的是那种“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个性化培训。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正由“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统一管理”逐渐向“多元”、“特色”、“校本”、“个性”转变。个性化学生的培养,离不开个性化教师、学校和校长;
凸显学校自主权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培训实施、校本教研开展,呼唤着校长的校本管理。主体意识强、充满个性的校长的成长与发展,又离不开个性化的培训。因此,以校为本,针对每位参训校长及任职学校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发挥校长主体意识和作用,因势利导,因人因校施训,应是今后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的必由之路。(四把握时代脉搏,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前瞻性
设置具有时代性、新颖性、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始终是校长培训的生命力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应结合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和新形势下的时代要求,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培训内容:一是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引导校长们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开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二是学习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入领
会和全面把握关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三是要按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对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研究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学校教学管理新制度,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第六篇: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审认定办法
一、职级设置
中小学校长职级分四级十档,由高到低依次为:特级校长、一级校长(一、二、三档)、二级校长(一、二、三档)、三级校长(一、二、三档),其中,一级、二级、三级校长比例结构为3:5:2,特级校长的数量控制在全市中小学校长总数的5%以内,一级一档校长的数量不超过一级校长总数的30%。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办学类型和不同学段等具体情况,在职级总额内可适当调控职级比例。
二、评审内容
中小学校长职级应逐级申报,评审实行量化计分,满分为100分,量化内容包括基本条件、工作业绩评价和办学满意度评价三部分,分别占15%、55%、30%。
(一)基本条件
1.学历。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和具备相应的教师、校长资格。
2.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定特级校长,应具有高级教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申报评定一、二级校长,应具有一级教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
3.任职年限。申报各职级校长应具备的校长任职年限为,三级校长应担任校长1年及以上,二级校长应担任校长4年及以上(业绩特别突出、连续任校长2年及以上的,可破格申报),一级校长应担任校长7年及以上(业绩特别突出、连续任校长6年及以上的,可破格申报),特级校长应担任校长12年及以上(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年限)。校长任职年限=任正职年数+任副职年数×50%。任职时间不足半年的不予计算,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区社发局正科级及以上职务的任职年限计入校长任职年限,任副科级职务的任职年限按二分之一折算计入校长任职年限;
县级区社发局中层正职及以上职务的任职年限计入校长任职年限,中层副职的任职年限按二分之一折算计入校长任职年限。
(二)工作业绩
工作业绩主要包括个人工作成果、学校发展成果、组织考核结果等方面。
1.个人工作成果主要包括体现个人治学水平的论文、著作、课题或社科成果、教学成果等。
2.学校发展成果主要包括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荣誉、经验推广、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办学成效等。
3.组织考核结果是指任现职级以来各学年度的考核结果。
(三)办学满意度
2
主要包括教职工评价、学生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方面。参加教职工评价的人数不低于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总数的80%。学生评价采用按比例、分年级随机抽取班级、学生的方式进行,确保样本抽取的客观公正,参加评价的学生人数一般不少于100人。家长评价,市、县(市、区)区社发局可委托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采取电话随访的方式统一进行。社会评价由同级区社发局委托第三方进行。
三、评审程序
区社发局一般每3年对校长评定一次职级。
(一)公布方案
区社发局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制定职级评审认定实施方案,并及时发布。
(二)个人申报
1.填写申报表。申报人按照申报条件填写《XX区中小学校长职级申报表》。
2.提交佐证材料。包括:学历、学位证书(各报最高1项)、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证书、中小学校长在职培训手册,任现职级以来的个人标志性成果和学校发展标志性成果(各不超过5件)。首次评审可放宽对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要求,提交的个人及学校标志性成果为担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果。
2
推荐访问: 职级 中小学 存在问题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校长职级制改革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