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育资源不平衡现状【优秀范文】

教育资源不平衡现状【优秀范文】

时间:2022-06-06 12:3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资源不平衡现状【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教育资源不平衡现状【优秀范文】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5篇

第一篇: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1应用原则

由于建筑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有经验的承包商可能比业主更清楚工程量实际会发生的数量,当发现有缺项、漏项 或两者之间有较大差别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就会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应用不平衡报价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l、单价在合理范围内可提高的子项目有:能够早日结算的项目,如开办费、营地设施、土方、基础工程等;
通过现场勘察或设计不合理、清单项目错误,预计今后实际工程量大于清单工程量的项目;
支付条件良好的政府项目或银行项目。

2、单价在合理范围内可以降低的子项目有:后期的工程项目,如粉刷、外墙装饰、电气、零散清理和附属工程等;
预计今后实际工程量小于清单工程量的项目。

3、图纸不明确或有错误,估计今后会有修改的;
或工程内容说明不清楚,价格可降低。待澄清后可再要求提高价格。

4、计日工资和零星施工机械台班小时单价报价时,可稍高于工程单价中的相应单价。因为这些单价不包括在投标价格中,发生时按实计算,利润增加。

5、无工程量而只报单价的项目。如土木工程中挖湿土或岩石等备用单价,单价宜高些。这样不影响投标总价,而一旦项目实施就可多得利润。

6、暂定工程或暂定数额的报价。这类项目要具体分析,如果估计今后肯定要做的工程。价格可定得高一些,反之价格可低一些。

7、如项目业主要求投标报价一次报定不予调整时,则宜适度抬高标价,因为其中风险难以预料。

2应用

不平衡报价法主要是指在同一工程项目中,在总价不变的情况下,对分部分项报价作适当调整,以争取最多的盈 利,具体做法如下:

(1)能够早收到钱款的项目,如开办费、土方、基础等,其单价可定得高-些,以有利于资金周转。后期的工程项目单价,如粉刷、油漆、电气等,可适当降低。

(2)估计今后会增加工程量的项目,单价可提高些;
反之,估计工程量将会减少的项目单价可降低些。

(3)图纸不明确或有错误,估计今后会有修改的;
或工程内容说明不清楚,价格可降低,待今后索赔时提高价格。

(4)计日工资和零星施工机械台班小时单价作价,可稍高于工程单价中的相应单价。因为这些单价不包括在投标价格中,发生时按实计算,可多得利。

(5)无工程量而只报单价的项目,如土木工程中挖湿土或岩石等备用单价,单价宜高些。这样,既不影响投标总价,以后发生此种施工项目时也可多得利。

(6)暂定工程或暂定数额的估价,如果估计今后会发生的工程,价格可定得高一些,反之价格可低一些。

3作用

作为承包商,工程开工以后,除预付款外,做每件事情都要争取提前拿钱,由于工程款项的结算一般都是按照工 程施工的进度进行的,不平衡报价法把工程量清单中先做的工作内容的单价调高,后干的活单价调低。这样由于先收回了资金或工程款,有利于施工流动资金的周转,提高了财务应变能力,还有适量的利息收入,如果一直保持收入比支出多,当出现对方违约或不可控制因素时,主动权就掌握在承包商手中,使承包商在工程发生争议时处于有利地位,缩小投资风验。在投标过程中承包商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标书中的工程量是否合理或是否存在缺陷,承包商的报价水平尤其重要,要认真分析,把标书中工程量比实际工程量少的项目单价定得稍高一些,把标书中工程量比实际工程量要多的项目单价定得稍低一些。

总的结果是:履约时数量少的工作单价较低赔了一点;
履约时数量多的项目单价较高利润丰厚,但整个项目最终赚钱增加了,这是不平衡报价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当然,这里面有风险,要看承包商的判断和决策准确与否。即使判断准确,业主也可通过发变更令减少施工时的工程数量,甚至变更设计。这就需要经验和技巧。承包商必须根据不同设计单位和业主的习惯和喜好,以及当地的建筑文化风格等具体情况作出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后形成决策,还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交涉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公共关系的运用非常重要,它对工程量的确认至关重要。

4注意事项

不平衡报价法。对投标人而言是一种投标策略,而对招标人而言则可能导致低价中标、高价结算,有时招标人将 蒙受巨额损失。这就需要投标人在标书编制时注意多种情况。

1、首先投标文件要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如果被评标委员会确定为未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就可能成为废标。所以不可以部分清单项目不报价或在工程内容中故意增项、漏项或以变更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来实现不平衡报价。工程量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清单及其计价格式由招标人统一提供。必须充分响应,对每一个清单项目都应详细分析并填报单价及其合价;
而希望将工程内容故意增项或者漏项,在结算时通过调整得到补偿,这种情况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相关管理规定中是不允许调整的。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如施工现场条件、材料运距、弃土运距等已经明确,只能通过采用合理的施工组织、先进的施工工艺等来达到竞争报价的目的,不能通过改变规定条件来偏离招标文件。

2、单价的不平衡要有适当的尺度,要在合理的范畴内进行调整,不能太畸高或畸低。评标委员会有可能要求投标人对那些被认为是明显偏高或明显偏低的项目单价提交单价分析。如果投标人能够对此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比如说有闲置的设备、有现成的临时设施或可供利用的库存材料、或拥有特别优惠的采购渠道、拟采用的施工工艺可使相关的单项工程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等等,业主一般不会在此类问题上过分计较。但如果个别单项工程的成本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所占比重较大,其投标价严重背离市场价格,而投标人又无法自圆其说时,不排除评标委员会判定投标书“未做出实质性响应”或“单位分析不合理”。

5意义

由于不平衡报价法没有考虑到实际施工中经常会出现的工程变更问题和投标竞争环境的影响,所以在使用时必须 掌握好尺度,否则会弄巧成拙。总之。不平衡报价是建立在对业主招标书内具体条款的分析之上的一种合理价目配置,投标人应以自己的估价为基础。结合自身在投标竞争环境中的地位和自己对预期利润的期望值来合理确定自己的报价,以免引起业主或评标委员会的反感,致使事与愿违。

不平衡报价就是在招投标中.施工企业首先确定最终投标总报价。然后在总报价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其中部分项目的报价.以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是什么原因导致施工企业可以运用不平衡报价法呢?简言之,是各施工企业之间的差异。在投标报价时,各施工企业一般都是依据现行的概(预)算定额及取费标准编制标书,并对其进行调整。由于调整幅度的不同(多数情况是调低).造成各施工企业对同一个项目的报价各异:各施工企业不相同的施工组织设计决定了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设备、材料、人工数量等的不同.有时报价会相差很大;
各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导致了工程成本存在差异,水平高的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并加快工程进度.使业主能尽早发挥经济效益.这样的施工企业往往中标率也较高;
由于编标时间短、招标文件所提供的内容一般较粗略.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往往凭借施工经验和编标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就会有差异:工程建设的周期、市场的供求变化等因素会影响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的变化。因此,在报价时应充分考虑这部分因素。

6应用

不平衡报价法的内涵及应用范围

不平衡报价法的内涵

不平衡报价是指一个工程项目的投标报价,在总价基本确定后,如何调整内部各个项目的报价,以期既不提高总价,不影响中标,又能在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的经济效益。不平衡报价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正常报价水平条件下的总报价不变。它是相对于常规的平衡报价而言,在总的报价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与正常水平相比,提高某分项工程的单价,同时,降低另外一些分项工程单价的一种报价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近早收回工程款,增加流动资金有利于施工流动资金的周转;
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得额外的利润。

不平衡报价法的应用范围

一般可以考虑在以下几方面采用不平衡报价:前期完工的工作较高的报价,后期完工的工作较低报价;
预计今后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单价适当提高,这样在最终结算时可多赚钱,而把工程量会减少的项目单价降低,工程结算时损失不大;
没有工程量的工作报高价;
实施可能性大的暂定工作较高报价,实施可能小的报低价;
图纸不明确,估计修改后工程量要增加的,可以提高单价,而工程内容解说不清楚的,则可适当降低一些单价,待澄清后可在要求提高;
任意项目或选择项目,对这些项目要具体分析。因为这类项目要在开工后再由业主研究决定是否实施,以及由那些家承包商实施。如果工程不分包,则其中肯定要做的单价要高些,不一定做的要低些,如果工程分包,该暂定项目也可能由其他承包商施工时,则不宜报高价,以免抬高总报价;
采用计日工报价的项目,其单价较高报价。对计日工单价和仅有项目而没有工程数量的,可调高其单价。

词条标签:

第二篇: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建筑工程不平衡报价

工程量清单所列的工程量系招标人估算和临时的,作为投标报价的共同基础,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由承包单位计量、招标人、监理工程师核准。

意思就是你干了多少活,就给你结算多少钱。

一、支持不平衡报价有效的理由

1、不平衡报价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效力性规定,也不属于合同法中的显失公平行为,它只是投标人根据目标工程的现实情况、未来预期而对己方将来可能要承担的风险进行的调整与再分配,其只要不违反招投标法及其招投标文件的相关要求,不突破单项综合单价的限制价,就应当认为其符合要求。另外,招标人作为目标工程的发包人,当然有能力也有义务审核投标人工程量清单的报价是否符合己方要求,从而承担相应的结果。

2、不平衡报价属于施工经营风险的范畴,虽然该报价由投标人操作,但正如上文所说,因其“双刃剑”的特性,所以它并不总是对投标人有利,有时也会表现为对其不利的情形。如果投标人对目标工程的变量预期错误,比如投标人预期工程量会增加的工程,其实际工程量减少,则会导致实际工程造价要高于投标人的报价,此时投标人也应当严格遵守合同约定从而承受其不利结果。

二、支持不平衡报价无效的理由

投标人依据己方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地位,故意将工程量清单中某一预期将来可能会增加的项目单价调高,其动机明显存在恶意,且行为系不正当手段,不仅有违《民法总则》第七条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而且也符合《合同法》第52条关于无效合同情形的规定,即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应当认定为无效条款,招标人可以要求投标人重新调整单价,以符合工程施工中该工程项目的通常价格。

三、不平衡报价的常用策略

承包人要从投标人变成承包人,必须对招标文件的要求做出实质响应,符合招标文件的所有条款、条件和规定且无重大偏离与保留,战胜竞争对手而获得中标资格。在工程量清单招标低价中标的模式下,为获得中标且经济效益最大化,有经验的承包人积累了大量投标策略和报价技巧,不平衡报价作为一种投标取胜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应用在承包人投标竞争中:

1、按实际完成工程量或工程进度付款的项目,为尽早取得尽可能多的回笼资金,承包人会适当提高先期施工项目(土方、基础、主体等)投标单价。

2、工程量清单的数量比招标图纸上计算的工程数量小时,承包人提高其投标单价;
反之,承包人会降低其投标单价。

3、招标图纸设计深度不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可能深化设计或变更设计,可能导致工程数量增加的,承包人提高其综合单价报价,可能造成工程量清单描述内容有变更调整而重新组价的,承包人降低其综合单价报价。

4、根据工程项目地质资料以及现场踏勘资料,结合招标文件的相关规定,估计施工过程可能会增加工程量时,承包人多会提高其报价单价。

5、工程量清单中,虽列有项目但无数量而实际施工中又可能遇到时,承包人会提高其报价,即使以后未遇到,因为无数量的项目不影响总报价及结算造价。

6、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考虑到将来业主有可能指定分包时,承包人会降低该部分报价,规避风险。

7、对清单零星工作、计日工等,招标人未提供量或量较少,承包人会提高其报价单价。

8、工程量清单中,招标人对材料设备技术指标、外观等级等特征要求描述不到位的,承包人会适当降低报价,待中标后招标人明晰具体要求后调整报价。

9、招标文件中对某些有特殊施工方案、半成品工艺要求等未作具体要求的,如大型隧道开挖机械要求、地下室后浇带细部做法、粗钢筋联接方式等,承包人则会降低价报价,中标后根据招标人实际需要提出较高价格签证。

主动采用不平衡报价的承包人,具备一定的决策和分析判断能力,在熟悉招标文件、图纸、工程量及现场情况的同时,还具有准确收集建设单位、设计及当地建筑风格等信息的能力,具备丰富的报价技巧和运作经验。多数承包人遵循的原则:不影响总价竞争力,对有利于工程款提前兑现、可能有利润提升潜力的项目报高价,而对在招标范围内可能减少甚至取消承包工作的项目尽量报低价。两类报价高低相互抵消,表面上总价上与正常基本一致,但潜在“地雷”多多,一旦中标形成合同,竣工结算时“地雷”爆炸后承包人可攫取超额利润,业内戏称“会做不如会算”。

四、不平衡报价的应对措施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最大特点是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平衡发承包人的风险。由于过度不平衡报价既损害业主的利益,也侵犯其他投标人的权益,因此必须加以限制;
而且不平衡报价往往带来大量标后纠纷,增加了行业主管部门协调和处理施工合同争议的难度,不平衡报价已经成为招标人在工程招标过程中需要防范的主要风险之一。

1、注重招标前准备,从源头上防范不平衡报价

(1)提高招标图纸的设计深度和质量,避免出现“边设计,边招标”的情况,尽可能使用详细完善的施工图招标,从源头上减少工程变更的出现。

(2)提高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堵塞不平衡报价的主要漏洞。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应尽可能周全、详尽、具有预控性,同时编制工程量清单要严格执行清单计价规范,要求数量准确、项目完整,避免错项和漏项,防止投标人利用清单中工程量的可能变化进行不平衡报价。

(3)招标人要有充分时间和能力对工程涉及的主要材料设备进行市场调查,掌握价格信息。针对特殊的大宗材料,确定其价格有难度的,可提供详细的规格型号及技术指标,确保投标报价有据可依、基准统一、减小离散度。

(4)如实编制招标控制价,有效控制总价的同时,给评委在评审中对不平衡报价项目的判断提供高可靠度的参考依据。根据工程量清单及图纸、项目现场条件,参照定额、市场惯例及编制期当月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工程要素价格信息编制招标控制价。对于短期价格波动剧烈的要素价格,编制人应采用即时市场价格作为计算依据,并应在编制说明中予以明确。

(5)重视对投标单位的资信状况进考察,重点关注投标单位在以往施工中有无因工程结算而引起的经济纠纷等情况,对表现恶劣的企业在入围选拔中予以拒绝。

2、严密编制招标文件,制定合理的评标标准

(1)招标文件编制要有针对性,定稿前应重视审核招标文件各项条款的含义和要求,确保全面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对发包工程进行准确的功能概况和施工边界描述,明确技术指标、工艺方法、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商务编制说明条款中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等影响施工报价的要素也应详尽明了,减少投标人在拟定投标方案时的误判,避免投标人将“错”就“错”,借此进行不平衡报价;

(2)制定明晰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制约投标人进行不平衡报价。评标标准不仅要有满足合法性的评标原则,还必须紧扣招标文件的内容和要求, 编制详尽的评审细则,切实做到内容、权重和分值的设置科学合理。同时,评审指标要量化,设置合理的不平衡报价评判尺度,拒绝严重不平衡报价中标。

(3)注重投标书评审工作,及时采取措施合理规避风险。投标报价中不平衡报价项目未构成重大偏差,或设置比较隐蔽等,在确定中标人之前,招标人应借助评标专家的力量,梳理对工程造价控制有隐患的不平衡报价问题,并结合招标文件要求,通过询标方式要求拟中标人澄清问题,作为签订施工合同的依据。

3、完善施工合同条款,合理划分发承包人风险责任

(1)公正规定结算与支付条款。施工合同结算与支付条件不仅是影响合同报价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平衡报价的主要因素,必须构建法律允许、同时符合市场惯例的结算与支付合同条件,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降低承包人对不平衡报价的追求强度。例如,目前市场上已有尝试根据工程实体进度节点按合同总价的比例进行工程款支付,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支付担保也作了进一步要求,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不平衡报价的作用。

(2)合理划分发包人风险责任。针对常见的潜在的施工合同履约风险,在责权利对应和谐的原则下,进行发承包人间的风险划分,弱化不平衡报价的动因。一般包括:明晰合同范围工作界面,防止模糊工程量;
对工程量清单新增工程量结算与支付作出规定;
对施工期间政策性调价、生产要素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分摊作出约定。

(3)及时完善合同条件。仔细衔接招标投标过程,及时修正完善各项合同条款,减少引发不平衡报价合同争议的干扰因素。搜集整理在招标过程中分别通过招标答疑和询标澄清对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缺陷进行修正的资料,将包括此类内容的招投标成果用签订施工合同方式实现巩固;
同时在不改变招投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原则下,针对招标文件时点和签订合同时点合同条件的一些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和约定。

4、发挥施工合同管理作用,防范产生新的不平衡报价

(1)工程变更控制。为实现施工合同质量目标,施工图设计缺陷必须进行修正,但应防范承包人有意通过设计施工图会审、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获得不平衡报价的超额利润,即承包人针对工程量清单报价低的工程内容以设计变更方式实现价格调整的合法化。发包人可由工程管理人员和成本管理人员互动,审慎的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实现工程变更的有效控制。

(2)合理执行结算与支付合同条款。要重视施工合同实施整个过程的结算与支付,防范不平衡报价引起工程款超付的异常情况,尤其是针对合同价调整额同期结算与支付的施工合同。发承包人通过合理确定:工程量清单新增工程的价格、合同中未约定风险损失分摊、索赔事项的费用签认、甲供设备材料在工程款中的抵扣等,将有效防止履约过程产生新的不平衡报价。

(3)极端不平衡报价的处理。合同实施阶段,针对承包人极端不平衡报价高价内容需大量增加时,工程内容实施前,发包人作设计变更,使结算条件发生改变,新增内容可以按合同约定重新定价,但在扣除原报价极端高价内容时,宜适当改变单价锁定原则,保留承包人合理利润;
针对承包人极端不平衡报价内容需大量增减时,发包人也可事先进行合同约定,按所有投标人的剔除异常值后的平均价增减。因此,不难理解,不平衡报价的事后控制将使发包人陷于被动,对不平衡报价的既成事实应吸取教训,积极反馈到合同生成阶段,以事先控制争取主动。

5、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和服务相结合,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

(1)制定工程量清单计价管理办法,规范招标控制价、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结算价等工程建设各阶段造价文件编制要求。结合地方情况,通过定期发布工程造价指标、价格指数等途径,提供有效的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依据,提倡合理低价中标,引导市场有序竞争。

(2)制定适合工程量清单招标量化的评标办法。工程量清单招标低价中标模式,承包人主要承担“价”的风险,不平衡报价策略的运用也主要通过单项报价不均匀分布实现,因此清单综合单价评审尤其重要。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评标办法及实施细则,倡导评标办法中设置单价评审条款,并逐步探索各类项目不合理报价、不平衡报价废标条件设置的额度和幅度。

(3)推行电子招投标系统,给招标人和评标专家提供高效公平的评审工具。利用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专家可以准确快捷地整理出不平衡报价项目数量及其造价占投标总报价的比率,进而结合招投标文件分析不平衡报价对评审项目的影响程度,依据评标办法中规定的判定指标进行不平衡报价量化评审,对过度不平衡报价给于废标,引导投标报价回归理性,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第三篇: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分享到

0

不平衡增长理论

不平衡增长理论是非均衡增长论的理论之一,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1958年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提出的,核心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即“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联系效应”理论和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原则。不平衡增长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有选择地在某些部门进行投资,通过其外部经济使其他部门逐步得到发展的经济学说。

赫希曼从主要稀缺资源应得到充分利用的认识出发,提出了不平衡增长。汉斯。辛格、金德伯格、罗斯托等人都主张这一理论。

目 录

1简介

2理论

3存在原因

1.3.1 经济发展条件的地区差异

2.3.2 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差异

3.3.3 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促成作用

4发展趋势

1.4.1 不平衡发展可以达到平衡发展的目的

2.4.2 不平衡发展会造成恶性循环,贫富更加悬殊

5相关介绍

1简介

不平衡增长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应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其他资源,有选择地在某些部门进行投资,通过

  不平衡增长理论

其外部经济使其他部门逐步得到发展的经济学说。

经济学家赫希曼从主要稀缺资源应得到充分利用的认识出发,提出了不平衡增长。金德伯格、罗斯托等人都主张这一理论。

赫希曼认为,发展道路是一条“不均衡的链条”,从主导部门通向其他部门。首先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部门投资,可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对于社会基础设施或直接生产部门的投资,具有不同的作用。前者为后者创造了外部经济。在决策时,社会成本低、外部经济好的投资项目,应该优先选择;
一般地说,政府应主动担负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对私人资本缺乏吸引力的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平衡增长论主张,集中有限的资金,扶持具有较强产业关联度的产业部门。例如,钢铁工业就是一个具有较大综合关联效应的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通过加快钢铁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与之前向关联的机械、电子产业,而且可以推动与之后向关联的矿山、交通、能源等产业的发展。

2理论

不平衡增长理论主张首先发展某一类或几类有带动作用的部门,通过这几类部门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不平衡平长与平衡增长论的区别就在于其认为落后地区资本有限,不可能大规模的投向所有部门,而只能集中起来投入到几类有带动性的部门,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资本不足问题。

赫希曼认为,发展路径好比一个链条,从主导部门通向其他部门,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战略就是选择若干战略部门投资,创造发展机会。赫希曼指出,如果是政府投资,则应选择公共部门,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良好的发展外部环境;
如果是私人资本,则应投入到具有带动作用的制造业部门。

不平衡增长理论提出了著名的连锁效应概念,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提供

  不平衡增长理论

了理论基础。连锁效应包括:前向关联反应、后向关联反应、旁侧关联反应。

(1)前向关联反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前,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原料、燃料、生产设备等而产生的部门关联反应。

(2)后向关联反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反应。

(3)旁侧关联反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相关的服务而产生的部门关联反应。

3存在原因

不平衡发展理论的产生是由于各地区发展同一产业或者同一产业投入产出效果不尽相同,在国家所掌握的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国家

  不平衡增长理论

必须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重点开发的方式,并在资源分配和财政投入上对重点产业进行倾斜的一种空间发展战略理论。

不平衡发展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平衡是有条件的,相对和暂时的状态。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的,绝对的。没有高差的地方的水是静止的,没有活力的,而有高差地方的水是汹涌澎湃的,充满活力的。区域的经济发展要想有活力,就必须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区域不平衡发展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由于人类社会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帝王将相为了追求享乐,一般都将精力和财力投往都城以及能为国家创造积累财富的地方,再加上当时世界动荡不安,战火绵绵,对于那些边远地区发展的投入少之又少。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剥削,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依附关系束缚了落后地区的发展。这都导致了区域间生产力布局极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十分悬殊,从而为区域的不平衡发展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

经济发展条件的地区差异

世界上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十分明显。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资金和人才等往往会被吸引到区域条件较好的地方,因为在那些地区的发展潜力大,资金投入的回报率高。而这些地方往往就成为该区域的增长极,它的发展速度会比周边地区快,由于它的迅速发展,对资金、资源和人才的需求会增大,这就会将周边地区的资金、资源和人才等进一步吸引过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边缘理论。在这个过程中,增长极周边地区的发展就会受到增长极的抑制,从而导致了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不平衡发展。以1985年中国各城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实际平均税率为例,浙江省平均为34.2%,相当于江西平均(18.0%)的1.9倍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平均(10.3%)的3.3倍。上海市平均资金利税率为58.5%,长江三角洲铁路沿线的其他城市多在30%--40%之间,而苏北的徐州、连云港和浙南的温州、椒江等市却只有10%--20%。同样是以开发煤炭资源为主的煤炭城市,大同市的平均资金利税率(12.0%)相当于淮北市(2.4%)和淮南市(2.8%)的4--5倍。由此可见,要使中国有限的财力和物力在空间安排上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选择经济技术基础较好或区位优势较突出的地区进行重点开发,实行不平衡发展战略。

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差异

由于各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同,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组合不同,各地的产业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不同,因此各地经济增长潜力不同,从而引起了投资环境的不同。投资环境好的地方,资金投入产出率高,产业布局就会发展较为完善,从而该地区就业率就会高,而同时就业机会高,对人才需求量大。反之,投资环境差的地方,其就业率就低,就业机会低,人才往往被吸引到投资环境好,经济增长潜力大的地区,使得经济增长潜力小的地区的发展受到约束。在同样的政策、同样的投入条件下,由于增长潜力的大小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也会产生差异,导致区域产生不平衡发展。

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促成作用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可能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中获益,使其在

  赫希曼

地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各种产业分布有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而这些企业的集中,又会导致那些为它们服务及它们为之服务的前导型产业及后导型产业也向这些地区集聚。这一切的结果是使该地区的人口数量大量增加,这又为大量的服务业向该地区集中创造了条件。这样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乘数效应增长,导致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经济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使地区的发展不平衡越加严重。以当今的大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明这点。大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集聚效益。由于大城市的诸多优势,如悠久的经济发展史,完善的经济结构,成熟的市场与雄厚的技术力量,使他们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比中小城市体现的更加显著,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递增,这样导致各种要素向大城市聚集,城市越大,这种聚集能量越大。正因为如此,美国纽约拥有了全美最大工业企业1000家的116家,占11.6%;
日本东京拥有全国最大工业企业1500家中的794家,占52.9%。

4发展趋势

运用不平衡增长理论的空间发展战略

采用不平衡发展理论战略的终极循环—向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的不平衡发展。

在不平衡发展中,会不会使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地区间关系越来越严重,对此,学术界有两种见解:

不平衡发展可以达到平衡发展的目的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在不平衡发展中,平衡的力量会发生作用,使地区发展不平衡趋向平衡,其主要动力是: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劳动力与技术的自由流动,将导致区域发展趋于均衡。

(2)经济扩散作用,推动地区平衡。

(3)区域开发过程的交替变化,促进地区平衡发展。(4)区际间产业转移和结构的调整,推动地区平衡发展。

不平衡发展会造成恶性循环,贫富更加悬殊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具有超稳定性的经济现象,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易改变。纳克斯在研究地区平衡发展问题时曾提出过发展中国家存在一种贫困化增长的恶性循环现象。一是落后地区资本贫乏,造成低水平的供给,又造成低水平的需求,在需求方面对投资缺乏引诱力,在供给方面又由于资本不足,缺乏增长的动力;二是需求方面的循环和供给方面的循环是同时发生作用的。

以上两种观点都是有其道理,值得借鉴。然而不平衡发展,产生的后果是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都会得到发展,但不会趋于平衡状态也不会产生贫富更加悬殊,而应该是经历短暂的平衡状态,又出现了不平衡发展,但这种不平衡发展不再是低层次的贫与富的不平衡发展,而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的不平衡发展。最理想的结论:不平衡发展战略的终极循环——更高层次的共同富裕的不平衡发展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区位条件好的地方经济发展会较之区位条件差的地方更为迅速,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平衡的力量会发生作用,发达地区的发展会带动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同时,不发达地区为了摆脱困境会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与发达地区竞争,这就会形成一种合力使得两者不会将差距进一步拉大。从大市场供求来看,不发达地区是发达地区的市场,同时发达地区也是不发达地区的市场。由于“回旋镖”效应,一些发达地区的优势产业会逐渐丧失优势,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地区为了保持其经济发展只有不断创新其新产品,而这些产品价格一般随着科技含量的增多,价格偏高,这些产品要想有市场(不发达地区),就必须建立在不发达地区能消费的起的条件上,这就要求两个地区的差异不能太大,否则只会导致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受到阻碍,这就使得发达地区要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带动不发达地区发展。而发达地区同时又是不发达地区的市场,在发达地区生产的产品是发达地区没有比较优势但又必须需要的。所以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是相辅相承,息息相关的,不可能会出现差距越拉越大的恶性循环。

发达地区是一种创新经济,不发达地区是一种模仿经济。创新经济是非常艰难的,发达地区为了保持其经济发展的领先优势,就要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新产品,而创新产品优势随着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起步会逐渐削弱;
模仿经济是充满活力的,随着不发达地区的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接受新科技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经济发展也会随之越来越快,这就会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最终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是一种共同富裕的平衡。但是,这种平衡是一种暂时的平衡。因为发达地区在艰难的创新中,会导致元气大伤,创新能力失去优势而一般产品的生产优势也随之丧失。而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却是生机勃勃的,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着资金的积累。同时,它们也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就可能会产生原来的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出现区域发展的新的不平衡发展,一种高度共同富裕的不平衡发展。

5相关介绍

在实践中的表现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不平衡增长模式在实践中表现为:

在经济发展初期,某些部 门和某些地区会得到优先发展,而这种优先发展在产生扩散效应的同时,又会产生回波效应,即当劳动力、资金、技术、资源等要素由于收益差异吸引而发生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时,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将不断扩大,从而两类地区的收入差距也将不断 扩大。与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力流动的分析不同,发达地区对其他地区劳动力的吸引是有 选择性的,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快,技术先进,需要向其他地区引进的往往是受过教育的、熟 练的、质量较高的劳动力,而这样的劳动力移动,一方面使发达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 高,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并刺激了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增长,这反过来又刺激了该地区 对劳动力的需求,导致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外移动,其结果是该地区工资水平的再次提高,落 后地区劳动力将继续流入;
另一方面,落后地区的情况正好相反,高素质劳动力的外流,使 该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进一步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从而对劳动力和资本的需求不断降低 ,工资水平即使由于刚性的作用不再下降,上涨也会很缓慢,并大大低于发达地区的水平和增长速度,这样,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又会继续外流。累积性因果循环的结果,使得发达地区 和落后地区间的工资差别、人均收入差别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趋于扩大。

第四篇: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

李 君

【摘 要】区域非均衡发展是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必须承认并正视这种差别和不均衡,承认差别就是为了想办法缩小差别。因此通过数据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省际之间等方面来论证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期刊名称】现代商贸工业

【年(卷),期】2017(000)032

【总页数】2

【关键词】区域发展;
非均衡发展;
地区发展;
城乡发展;
省际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 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地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纵然改革开放改善了我国的经济面貌,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均取得了长效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各省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在逐年拉大。

1 地区之间

地区之间可以从GDP、农业、工业、建筑业、对外贸易、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等方面来衡量其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

(1)GDP通常用来衡量一年内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产生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代表的是宏观经济运行规模。

(2)农业、工业、建筑业反映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

(3)对外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

(4)消费品零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

我国的东、中、西、东北地区就可以从上述指标中看出差距,如表1。

由表中数据知,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高于、快于其他三个地区;
西部地最为落后。尤其是在GDP、工业、建筑业、对外贸易等方面,东部地区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可见,我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之间的地区差异是比较大的。

2 城乡之间

城乡之间可以从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员、人均消费性支出、恩格尔系数、人均年总收入等方面对比二者的差异。

(1)人均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2)人均消费性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地区的生活水平。

(3)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简单地说,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
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如表2,就是从这几个指标中反映出城乡差距的:

由数据可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恩格尔系数这三个指标都看得出城乡差距。并且在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消费性支出方面,城镇是农村的两倍多,接近三倍。可见,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

3 省与省之间

省与省之间也同样存在差距,由于各省的经济指标过多,在此不宜一一说明,就选取人们比较熟悉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差距的一个指标(人均GDP)加以分析,人均GDP是最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之一,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下表就可以从人均GDP中看出各个省份的差距。

仅从2015年看,

(1)人均GDP超过100000元的有3个省级行政区:天津、北京、上海。

(2)人均GDP超过50000元的有10个省级行政区:
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重庆。

(3)人均GDP超过30000元15省级行政区:河北、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

(4)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下的3个省级行政区是:
云南、甘肃、贵州。

2015年天津的人均收入是甘肃省的人均收入四倍有余。可见,我国的各个省份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同样较大。

经过上述论证,可以说,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省与省之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区域化特征明显,且各个区域均有各自的特点。可以肯定,我国是经济现状是区域经济非均衡性发展。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2.012

第五篇: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动不平衡——是指旋转零件在运转时,由于零件形体不规则或密度不均匀而造成的震动现象。
在高中物理课中,我们学过相关内容——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都有固有频率,当外部频率与其接近或相等是就会发生共振现象。
消除动不平衡的方法有:
1.改变外部频率:调整转速,尽可能避开共振频率;
2.采用对称去料法:在跳起方向处钻空去料。3.补料法:在跳起方向的对面焊补材料
4.换料法:在跳起方向上钻孔去料,然后用密度小的材料填补;
在跳起方向对面钻孔,然后用密度大的材料填补。

推荐访问: 不平衡 教育资源 现状 教育资源不平衡现状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