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新中国史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新中国史内容3篇
第1篇: 新中国史内容
新中国史党课经典讲稿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 ]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2019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翻开中国共产党98年的历史画卷,是风雨兼程的98年,是波澜壮阔的98年,是自强奋进的98年,是积极进取、不断自我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的98年。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历史地成为,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安康,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向繁荣昌盛的中流砥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和心声,顺应了历史的规律。路走对了,结束百年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顺理成章了。尽管有曲折、有困难,尽管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充满着探索和艰辛,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好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和回答了这个重大课题。
党的成立之日起就已改造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发展为己任,以星星之火为燎原之势,带领人民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党的成立之日起就已改造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发展为己任,以星星之火为燎原之势,带领人民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在近百年气势磅礴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中蕴涵着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承载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涌现出令人敬仰的英雄模范人物。习近平在系列讲话中也曾多次讲到学习历史,学习党史的重要性,用生动语言把历史称之为最好的教科书,将中国革命历史比喻为最好的营养剂,强调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心中就会增加更多正能量,通过学习党史,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段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以下是学习党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学习党史是党一贯性的要求, 学习党史不是现在提出来的,从党成立到现在,我们有好多次学习党史的高潮。尤其是从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后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个任务提出来以后,学习党史变成了全党的一件大事。
二、学习党史尤为重要。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是正确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方法。对于党员而言,学习党史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一一学习党的基本知识, 是每名党员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加强党的历史知识教育,是促使党员从思想上真正入党的必要途径。尤其对于我们担负特殊职责使命的而言意义更不止于此,只有勤学常温党史,对党的历史了然于心,才能深刻体会我们党奋斗历程的艰辛,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才能不断从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得到启迪和警醒,才能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去克服前进路上遇到的各种迷惑和艰难险阻,维护肩负的神圣使命,圆满完成职责任务。
三、学习党史,关键是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能真用。要积极主动地学,而不是用时翻书;要全面系统地学,而不是寻章摘句;要带着问题学,而不是死记硬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党的历史了解得多了,自然会增强对党的归属感。要善于透过历史进程把握历史规律,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 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理性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不因现实不完美而对未来失去信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地相信党、拥护党、依靠党捍卫党。
四、学习党史,重点是学习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有过惨痛的教训。纵观党的历史,党执政形成的规律性认识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助更生,艰苦创业必须坚持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必须坚持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坚持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要对这些命题提出的背景、结论形成的过程及中途曾出现的曲折等进行认真学习和把握,反复研读,细心领会,深入思考,融会贯通,不断提高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自己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第2篇: 新中国史内容
新中国历史训练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
企业家感慨“时代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
1.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图8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4.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5.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6.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7.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
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8.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
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9.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后者则认为20—30
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10.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表1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11.“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
“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
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
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 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
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
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3.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
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
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14.右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15.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16.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17.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18.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
年份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第一年
26.6
32.1
41.3
第二年
27.2
34.3
38.5
第三年
28.8
36.7
34.5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19.表1 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表1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胃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
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新中国主要事件提纲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
三反五反
西藏和平解放
过渡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共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
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中,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共八大
整风运动
大跃进运动
反右倾斗争
“文革”时期
两年徘徊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第3篇: 新中国史内容
学党史新中国史研讨发言党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食粮,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灿烂之路。历史用它最公正、最客观的视角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起的振兴中华、为民谋福的历史重任,它无愧于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的领路人。历史同样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道路是中华民族唯一正确的道路。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轨迹,以此作为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不可辩驳的证据。
追忆过去,展望未来。看得到多远的过去,才能走得到多远的未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让历史之光照进现实的奋斗历程,看清我们走过的崎岖坎坷道路和取得的光辉灿烂成就,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党建的经验和治国理政的智慧,为展望未来写下历史注脚、为砥砺前行积蓄足够的力量。
一、重温党史新中国史,以史为鉴,深思经验教训,体悟奋斗之艰难,成果之不易。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98年的建党史、70年的建国史蕴含着足够的历史智慧,是共产党人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和力量泉。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一幢两层小楼13位共产党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历经白色恐怖和大革命失败的腥风血雨和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等种种艰难险阻后,在黄土高原落下了脚。当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最危急的时刻,是中国共产党高擎抗日大旗,凝聚起爱国力量,浴血奋战,救亡图存,成为抵御外侮的中流砥柱。仅仅用了四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般的磅礴力量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又历经“三大改造”、社会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实现了科技从无到有、经济从贫到富,综合国力从弱变强的伟大转变和发展。我们的道路无论多么崎岖坎坷,都始终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让共产党人明白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
“左倾”教条带来的危害,让我们懂得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改革开放41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坚定了群众对美好第 1 页 共 3 页
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任务所系。党的发展史和新中国的发展史更加印证了我们党之所以伟大、光荣和正确,正是因为它是一个善于自我反省、自我革命、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党,是一个敢于承担、善于承担、而且完全可以承担历史任务的党。
二、重温党史新中国史,闲庭信步,深谋为民之策,平添几分从容,牢树必胜信心。
历史与现实是交相辉映的,两者与未来是互通相连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也是未来的历史。民族的沉与浮、国家的兴与衰、人民的苦与乐,都在历史的掩映之下,也在现实的反映之中,并给未来以启迪。“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中国共产党人经历种种重大考验,早已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走向成熟。无论是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还是改革开放的深水跋涉,抑或是颜色革命的滋乱侵扰,中国共产党人都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从容应对,如在近两年的国际贸易战中,我们秉持着“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态度,不畏惧、不屈服、不退缩,展示了高超的斗争策略和斗争艺术,展现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强大自信。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成熟的党、是自信的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我们的党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胸襟和气度,以更加巨大的政治勇气,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引领着最大发展中国家,昂首挺胸迈入中国特色社会新时代。“今天的中国,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宣示了我们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为我们树牢了必胜的信心,倍增必胜的勇气。
三、重温党史新中国史,为民所系,坚定党性宗旨,忠诚履行职能,勇于担当尽职。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的主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郑重承诺。这八个字,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地宣誓了全党应当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力量的来和解决困难问题的金钥匙。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我们必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把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多谋民生之第 2 页 共 3 页
利,多解民生之忧,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
要积极主动、积极作为,因地制宜创造条件,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
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彷徨、不退缩、不偏离方向,才能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毅力,一步跟着一步走,一锤接着一锤干,始终坚定行走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平凡的事业中不断“出彩”。只要不断砥砺前行,党的事业必将更美好!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