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史【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史6篇
【篇1】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已经深入党心民心,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高度认同。沐浴着新时代的朝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为完成新时代的新使命新任务,立足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奋勇进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不断深化对新时代的认识,把握新时代的规律,增强新时代的自觉,引领新时代的潮流,创造属于新时代的人间奇迹。
一、新时代与历史大时代
新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合规律性的演进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对历史大时代的把握,牢牢置立于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的科学分析判断上,并坚持从历史大时代的客观规律中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是我们正确认识新时代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即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区分历史时代的根本依据,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历史上“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及其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使人类社会区分为不同的社会形态,同时也相应划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时代本质的根本立场。在时代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比其他任何思想体系都站得高、察得深、看得远,正是由这一根本立场决定的。
从这一根本立场出发,马克思主义科学阐明了时代的本质,揭示了时代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生产力的变革要求生产关系的相应变革以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拓展空间,否则这些生产关系就可能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随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更,建立其上的上层建筑也必定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直至催生新的社会革命。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和历史大时代的合规律性更替演进,充分验证了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社会时代不断更新的根本规律。尽管这一规律的呈现方式是具体的、多样的、曲折的、长时段的,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进程,总趋势不可逆转。
列宁深刻领会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他把这一思想与所身处的国际国内情势紧密结合起来,用于分析判断时代的本质和特征,写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不朽篇章。他指出,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
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
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尽管我们所处的历史大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的,“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这个历史时代,就是从空想社会主义的道义批判到《共产党宣言》的科学飞跃,历经巴黎公社,特别是历经十月革命开辟的社会主义一步步走上世界历史舞台、资本主义一步步退出世界历史舞台的历史新纪元,就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并最终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大时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在500年的漫长历史中,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经历了无数的失败与成功、黑暗与光明的搏击,如同不息的江河,在人类大历史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大潮中滚滚向前,愈挫愈奋,生生不息。
中国共产党一登上历史舞台,就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把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同实现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结合起来,矢志奋斗、艰辛探索、勇往直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根本成就,就是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铺就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间正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70多年、90多年、70年、40年、500年,历史回眸,就能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演进中,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的历史大潮共同铸就的壮丽篇章。这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质内涵的伟大社会革命取得伟大成功的标志,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世界历史大时代和中国历史大时代交汇交融的辩证法,绘就了壮美的新时代画卷。
【篇2】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史
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最新
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最新“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读“四史”,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抗美援朝.和平解放等艰苦时期,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无数难关,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教师,在“四史”学习过程中,我愈加清醒地认清世情国情,时刻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涌现的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践创新为引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及工作理念,把服务意识放在首位,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时刻放在前面,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潜移默化地把教师师德修养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多积极正向能量,力求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本职工作都有良性.健康发展。以史鉴今.砥砺前行。通过“四史”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目标,一定会持续谨守育人初心.勇担教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最新回顾近代中国历史,从鸦片侵蚀,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日本侵略,中国受尽凌辱。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一步一步走来,我们渡过了很多的难关,取得了不少的胜利。这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展“四史”学习,有助于党员干部更加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坚忍不拔,以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完成了这一壮举。1**0年,中国登山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最高点,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顶的伟大壮举。今年5月27日,由专业测绘人员与登山队共同组成的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测量,这次,他们的设备更先进了,技术也更成熟了,精度也更高了。无论是长征精神还是攀登精神,勇士们都朝着既定目标,始终坚守和坚定信念,并为之不断奋斗,过程极其艰苦艰险,可是他们成功了,他们向世界证明中国在强大。深入学习“四史”,更能深刻体会我们的国家从弱小变为强大的不易,能更深地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解放至今,涌现了很多优秀人物,有“甘当螺丝钉”的雷锋同志,有“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书记,还有“甘当燃灯者”的邹碧华法官等等,他们心中都装着人民。他们都有艰苦朴素.忠诚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四史,更要学习这种精神,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勇于担当。基层的工作者,工作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更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设身处地的为群众所思所想,解群众所难所惑,将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感受到我们是在为他们服务。学习“四史”不在一时,更要坚持长久,要自觉读原文.观看专题片.逛展览等多方式进行学习,丰富内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要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取得优良成绩不断努力。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最新在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对思想工作作风应进一步强调,应当完全符合新时期的要求,才能跟得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就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创新,从而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果没有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系列的政策,也就不可能有今天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适应国情与时代.形势与任务的要求。对于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都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应一以贯之,不解放思想,教条主义盛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脱离实际,就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我们要在工作顺利的时候,也不能头脑发热.忘乎所以,更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灰心丧气.,畏首畏尾,要善于在困难的条件下开拓新的局面。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断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在工作作风方面,我们要坚决克服和杜绝群众反映的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搞形式主义,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官僚主义作风,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我们在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更要结合实际经常好好地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经常想一想。我们入了党就要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谋取利益,还有什么个人的东西不能抛弃呢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要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地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发表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统一,体现了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与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统一,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途径,为党的精神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基于这个大环境,各基层在建党85周年这重要历史时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各种党组织活动,昨天上午有幸参加了重温党史,与时俱进的党性教育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半天,但重新回顾了党从1921--20__的风雨旅程,让心灵受到一次洗礼,明确了许多自己以前不曾知道或记忆模糊的东西,一堂课听下来心朝澎湃,忘不了革命前辈在硝烟中前赴后继,忘不了无数英雄为祖国解放事业而奋不顾身,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悲怆,让人难忘,今天的成就,今天的伟业,让人自豪。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史。做为一名普通的党员,需要做的就是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去做的更好,工作是很平凡的,但与整个国家的发展,与党的事业密切相关,紧踏着时代的节奏,为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看到了党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1921年全国党员从53人到现在的7080万,85年的历史,党章纲见证了党的成长与壮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势单力薄到众志成城,党领导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和历史性的飞跃,使祖国经济政治日新月异,已经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参与力量我为你骄傲和自豪感谢组织上安排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重温党史,让我看到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走向成熟,通过这次学习,对我而言,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鞭策自己矢志不渝地跟党走。
【篇3】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苏联共产主义模式和民主社会主义
导言
社会主义,最早是在19世纪30年代,由圣西门的学生为宣传其学说而使用,最早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同伙或者同样的,是相对于资本主义的自私自立而提出来的。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当时社会上相应的不同的阶级,派别,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封建贵族,无产阶级组织,对此有不同的立场。其中无产阶级组织,阐明正义者同盟,主张人人皆兄弟,由此引起一系列社会主义思潮和建设,以下主要介绍苏联共产主义模式、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此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以启发和展望。
一、苏联社会主义
1.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有显著代表性的乃是苏联。苏联模式”萌芽于列宁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7年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最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连年的战争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使得当时的苏联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国内,苏俄反革命叛乱不断;
国外,帝国主义国家对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出现的新生社会主义国家仇恨尤加,不断对苏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形下,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有:余粮收集制,将人民大众的余粮收归国库,以应战时需要;
工业国有化,大力发展重工业,优先满足战争要求;
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国家配给,最大限度地防止社会财富减少;
实行强制劳动,最大可能地创造社会财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情况下适应了苏俄的国内需要,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这只是“战时”的需要,一旦离开这一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其弊端就暴露出来了。毕竟,这一政策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脱离了农民的需求,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破坏了工农联盟。于是在内忧外患趋于平和后,列宁政府及时改变了这一政策,推行了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经济政策”,其内容有: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恢复商品贸易,推进市场发展;
③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增加国家财富;
实行按劳分配,取消强制劳动。“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和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缓和工农矛盾,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此基础上苏联模式的形成:三大运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执政,推行了包括“工业化运动”、“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政治大清洗运动”等在内的三大运动,促成“苏联模式”的形成。
1.2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建国至1978年改革开放为第一时期,改革开放至今为第二时期。这两个时期中国是在继承和批判“苏联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积累经验和吸取教训并存。第一时期的建设,中国基本上照搬或沿袭了“苏联模式”。建国之初,中国经济是在蒋家王朝覆灭的破烂摊子上建立的,一贫如洗,举步维艰。列宁时期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中国政府用来作为支撑经济和政治的起步和发展的手段,是适应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的,也起到了发展经济、巩固政治统治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刚取得执政地位的一段时期,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政治上进行“三反五反”运动、在思想文化上肃清封建主义反动残余和资本主义腐朽观念,都取得了很大成效;
重工业的优先和强力发展基本满足了当时斗争和生产的需要。但是,在政权基本稳固后,中国出现了和斯大林推行“三大运动”后类似的情形:经济结构中过于强调重工业的畸形发展和单一化,导致轻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失衡;
在“一大二公”观念指导下的集体经济大锅饭发展模式也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为阻碍经济的枷锁,人民的生产和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
政治上,党内党外派别斗争不断,导致大批革命和建设人才流失;
在外交上,中国的“一边倒”策略在中苏关系紧张后也无法行得通,迫不得已提出“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政策。种种迹象表明,“苏联模式”在中国建国之初,确实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稳固政治的作用,但是一旦离开那个特定时期和背景,其弊端暴露无遗。不过,这正好印证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论断。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第二个时期,即对“苏联模式”的扬弃时期。这一时期,经济上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中国不再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志,而是将他们视为经济发展的手段,计划和行政手段也只处于辅助地位;
经济结构不再一味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而是重、轻工业协调发展;
政治上,推行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理念,不再是一人专政、“人治社会”,而是依法治国、“法治社会”,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到更高层次,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更加完备;
思想文化文化上,兼收并蓄,外为中用,古为今用,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社会建设上,从注重经济效益,到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再到和谐社会的发展阶段,更加科学理性。
1.3 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总之,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将“苏联模式”改造成适应中国发展的“中国模式”,基本适应了中国的现实和国情。“苏联模式”在苏联和中国适用时的起起落落、成败兼蓄,恰好论证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中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需要,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并最终被生产力抛弃,而由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时,必将被经济基础突破,由经济基础衍生新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二、民主社会主义
2.1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19世纪末世纪初欧洲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产物,对于二战后欧洲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推动作用。自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在伯恩施坦、考茨基的影响下,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为一种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议会道路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20世纪50年代,社会民主党人为了凸显社会民主主义的“民主”,将其思想体系的名称由“社会民主主义”颠倒成为“民主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民主党人又把其思想体系的名称再次颠倒成“社会民主主义”,意在表明它并不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而是一种(社会)“民主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的内容包括一下几点:首先,指导思想和理论来源的多元化。社会党的指导思想较为多元,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人权宣言、基督教、天主教教义、康德黑格尔哲学等。其次,“自由、公正、团结互助”的基本价值。第三,社会党的社会经济政策纲领是,依靠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事务,建立混合经济形式,加强税收,扩大财政开支,对社会事业进行救助,从而建立起福利国家。第四,在对外政策上,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全球推广民主社会主义。
2.2 民主社会主义的借鉴意义
民主社会主义多方面的内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经济方面,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党重视经济建设、建立社会市场经济、采取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寻求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引导职工参与企业决定、实行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等政策措施,启示社会主义国家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殷实,以此增强社会主义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及亲和力。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稳步发展,但是民主社会主义重视经济发展的理念仍然对我国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政治方面,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党历来将“民主”置于其纲领的核心地位,它们攻击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一个最重要缘由,就在于认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民主、搞专制。虽然这严重不符合我国的现实,但是民主社会主义重视民主的建设和发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区别
3.1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她的综合性,与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她的操作性与制度设计,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在于以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矛盾辩证法到对称辩证法是哲学科学化的必然结果,从物质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到对称经济学是经济学科学化的必然产物;
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对称本质、对称规律得以充分展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则是使哲学科学化与经济学科学化统一起来的契机,是为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的必然产生开辟道路、使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产生的必然性得以实现的偶然性。对称哲学就是当今时代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只有对称哲学才能使经济学真正实现从非科学向科学转化,只有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才能使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1)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上,科学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民主社会主义则由最初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2)在对待社会主义上,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人民的幸福、解放、民主和自由。同时,也强调社会主义要吸收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而民主社会主义从最初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目标,逐步变为仅仅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否认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3)在对待资本主义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依据,但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固有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用对经济的民主监督取代消灭私有制,用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来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的,同民主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立足于国情、又适应时代,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在某些方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和发展道路,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
【篇4】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史
专题七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
【专题考案】一、选择题
1.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这种理论诞生的标[来源:Z§xx§k.Com]志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B.《新青年》创刊C.《人权宣言》颁布D.巴黎公社成立
2.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学说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来源:Z,xx,k.Com]
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应是
A.不想创立科学的理论B.只是创立科学理论
C.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D.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3.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中,体现所有制变更的是A.公社委员会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B.民主选举公职人员C.建立工人阶级的司法机构
D.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4.英国宪章运动运动中流行这样一句口号:“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问题”。这说明A.宪章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消灭私有制B.马克思主义思想被英国工人阶级普遍接受C.工人阶级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5.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的“三个最先进国家”是指
A.英、法、美B.英、美、德
C.法、美、德D.英、法、德[来源:Zxxk.Com]
6.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爆发B.《四月提纲》的提出C.七月事件的发生D.十月革命的胜利
7.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8.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了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9.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较客观的评价了斯大林模式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10.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这一成效的取得与某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这一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方针D.赫鲁晓夫时期的农业政策
11.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来源:Zxxk.Com]
12.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的,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的’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13.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
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14.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年份
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
3.33.23.1
1.81.O
—2一4—3
社会总产值4.2国民收入4.3劳动生产率3.3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15.下列苏俄、苏联历史上的农业政策或举措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①余粮收集制②固定的粮食税③农业全盘集体化④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6.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
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东欧剧变的影响
17.“1991年8月19日,在党和军队内甚至爆发了反改革的暴乱他们绑架了戈尔巴乔夫,并在莫斯科周围集结了3500辆坦克通过以俄罗斯总鲍里斯·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的果断行动,反叛力量遭到了失败”对材料中的“反叛”行动解读正确的是
①由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的②实际上是一些苏共领导人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③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④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1917年间,俄国有一千五百多万人被强征入伍;
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
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十小时以上。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一百五十万人死于战争,四百多万人伤残
材料二1917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历史上称为“二月革命”。
材料三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材料四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请回答:[来源:Zxxk.Com]
(1)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参加了什么战争?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革命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同时,俄国人民所特别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这又引发了什么革命?这场革命的性质如何?[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
(3)十月革命后,苏俄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的?
(4)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采用什么方式来消灭私有制?有何作用?(5)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
材料二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材料三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四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结果如何?
(2据材料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为什么要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3据材料三,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4举例说明斯大林上述观点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5综合材料一、二、三,说明材料四观点的正确性参考答案:
1.A2.C3.D4.D5.D6.C7.B8.B9.A10.B11.D12.B13.C14.B15.C16.B17.D
18.(1)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爆发的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二月革命的爆发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形势的突出特点是: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的权力。俄国人民关心的基本问题:和平、土地、面包没有得到解决。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4)用和平的方式。作用: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
(5)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而在实践中,必须与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19:(1)严重缺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维护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如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以工代赈等。结果: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特点: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来源:Z.xx.k.Com](3)建立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4)一五计划一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三大改造建立了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
(5)罗斯福新政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加强市场的调节作用,两者均取得了巨大成功。斯大林将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排斥市场价值规律,结果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挫折。
【篇5】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范文三篇【xxxx--心得体会范文】
新中国史四大历史什么之中的一个。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也是一部不断探索和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
在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对思想工作作风应进一步强调,应当完全符合新时期的要求,才能跟得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就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创新,从而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果没有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系列的政策,也就不可能有今天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适应国情与时代、形势与任务的要求。
对于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都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应一以贯之,不解放思想,教条主义盛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脱离实际,就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我们要在工作顺利的时候,也不能头脑发热、忘乎所以,更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灰心丧气、,畏首畏尾,要善于在困难的条件下开拓新的局面。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断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
在工作作风方面,我们要坚决克服和杜绝群众反映的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搞形式主义,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官僚主义作风,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我们在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更要结合实际经常好好地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经常想一想。
我们入了党就要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谋取利益,还有什么个人的东西不能抛弃呢?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要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地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发表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统一,体现了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与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统一,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途径,为党的精神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基于这个大环境,各基层在建党85周年这重要历史时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各种党组织活动,昨天上午有幸参加了重温党史,与时俱进的党性教育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半天,但重新回顾了党从1921--20__的风雨旅程,让心灵受到一次洗礼,明确了许多自己以前不曾知道或记忆模糊的东西,一堂课听下来心朝澎湃,忘不了革命前辈在硝烟中前赴后继,忘不了无数英雄为祖国解放事业而奋不顾身,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悲怆,让人难忘,今天的成就,今天的伟业,让人自豪。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史。做为一名普通的党员,需要做的就是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去做的更好,工作是很平凡的,但与整个国家的发展,与党的事业密切相关,紧踏着时代的节奏,为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看到了党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1921年全国党员从53人到现在的7080万,85年的历史,党章(纲见证了党的成长与壮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势单力薄到众志成城,党领导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和历史性的飞跃,使祖国经济政治日新月异,已经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参与力量!我为你骄傲和自豪!
感谢组织上安排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重温党史,让我看到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走向成熟,通过这次学习,对我而言,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鞭策自己矢志不渝地跟党走。
第二篇: 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如何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学习教育中充分汲取党员干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营养?如何读懂、永葆这历史逻辑的一树繁花,如何激发传承初心使命的澎湃动能?如何保持、积攒干事创业的冲劲、韧劲、实劲?
5月27日,xx区xx街道召开"四史"学习教育部署推进会,街道党工委书记xx结合xx市委、xx区区委会议精神和街道实际,作了"三个聚焦",学好"四史",从中汲取解决问题的智慧,厚置发展根基,为xx街道社区治理和区域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的动员。
聚焦为何学,深刻认识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途径,是强化爱党爱国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必然要求,是把握历史规律、提升应对能力的有效方法。聚焦怎么学,确保"四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把握核心要求,更好地学思践悟新思想。把握重要任务,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把握重要方法,将"四史"学习教育和xx实践紧密结合。聚焦如何抓,抓实抓细"四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分类指导,做到求真务实。
目前,xx街道已形成了党员干部、班子成员带头学,年轻党员与老年党员结对学,小辈带动家人学,两新组织党员线上线下互动学的良好氛围,推动学习教育往深处走、往实里抓。
学好"四史",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但是,"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因此,如何有效推进"四史"教育学习,笔者以为:必须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花真功夫、下大力气,在"恒"、"悟"、"践"三个层面着力。
学贵有"恒",做到常学常新。读"四史"、悟原理,在常学常新中坚定理想信念。一部新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奋斗史;
一部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先后创立,生动记录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彰显了共产党人的理论思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学好四史,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秉持"学贵有恒"的毅力,坚守"读书破万卷"的决心。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只有静下心来通读苦读,耐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才能学有所获。在"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过程中,把握时代变化的脉动,洞察理论创新的深意。
学贵有"悟",力求走深走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总书记曾说过:"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实事求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从学"四史"中寻找答案和办法。只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才能"洪钟小大随叩鸣",不会"入宝山而空手回"。读史明智。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四史,要用心、用力,学会用历史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
学贵有"践",坚持笃干笃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工作、解决难题。学史再出发,就是要上下"一条心",形成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一级做给一级看,用做出样子代替喊破嗓子;
上下拧成"一股绳",一级带着一级干,推动工作创先争优、学习蔚然成风。带动所有党员干部都动起来,切忌踢"半场球",搞"半拉子工程"。干事创业需要实干、苦干、巧干。实干是态度,苦干是品德,巧干是水平。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落实工作部署,对每一件工作力求实效,做到解决问题不推诿、推动工作不蛮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求实效、讲实干,以"带头干、认真抓"的实干作风推动事业发展。大事难事看担当。在困难面前要毫不退缩,直面问题抓落实、攻坚克难带头上。
以史鉴今,砥砺前行。笔者有理由相信,陆家嘴街道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将扎实开展好"四史"学习教育,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学习前人的智慧,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为xx社区治理和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第三篇: 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
在动荡的年代,无数有理想的青年扛起了救中国的重担,在改革开放中,无数的青年人挥洒着自己的热血和汗水,建设新中国。进入新时代,更是要靠无数的青年人肩负起强国圆梦的使命。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迅速席卷全球,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无数的有责任、有担当的共产党人站了出来,挡在群众的前面,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的逆行,保护群众的人身安全。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通过回顾革命先辈的伟大事迹,从而反思自己所应肩负起的责任和使命,将个人才华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有机结合,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和担当。
【篇6】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开展史感想感想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gǎnxiǎng,指由接触外界事物引起的思想活动。语出唐陈玄祐《离魂记》:宙与倩娘常私感想於寤寐,家人莫知其状。以下是本站分享的社会主义开展史感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社会主义开展史感想
学习党史国史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顺应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开展模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理论,特别是对党员教育工作也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推动党的各项工作,做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底而目前党员教育工作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必须努力把握党员教育规律,健全党员教育长效机制,不断探索完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坚决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强党的战斗力。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与模范性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首要战略任务。而加强和改良党员教育是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和途径,也是提高党员素质的
根本且最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当下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
1、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强党性。崇高的革命理想是催促党员不断学习进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思想支撑,只有拥有了这种革命信念才会有内在的动力。党员只有在主观意识上认识到党员教育建设对于党的工作的重要作用,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才会更加重视理论学习。思想是行动的内在动力,在今后的党员教育中要加强党员思想的教育,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2、调整党员教育学习内容,提素质。要根据形势开展对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不断充实调整和扩展党员教育的内容, 1 / 3
坚持与时俱进,力求把表达时代精神的最新理论、最新知识及时吸收进来,使得党员教育内容适应经济开展、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的形势需要。同时要针对党员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教育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对于不同的党员群体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从而有针对性但全面地提升党员同志的综合素质,切实地为党的人才储藏和培养做出奉献。例如,对于在校生需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内容着重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将其与党员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而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党员需要同职业道德培养和岗位技能的培训有效融合
3、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建强党。党员教育需要突破传统手段的桎梏,开拓更新颖的方式、方法、途径进行推广。各党组织可利用络资源,通过党建站、远程教育、声像资料等手段,采取互教互学、场景模拟等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我们又提倡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因此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个民族或者说多重民族个性集聚的,对内允许提不同意见,对外要求和衷共济、大一统思想的一个民族。古语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么内在的百家争鸣突破了外在的大一统很大可能导致分裂,如果有强大的主张大一统的人群处在主导地位,那
么将很快实现统一。几千年封建王朝更迭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幅员最大,经济最强盛时期,无不是中央领导力最突出和集中的时期。我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表达了国人的一种内在的利己主义,个人如此,利益团体如此....兄弟阋于墙而御辱于外,中国人虽然内在利己,但是生死存亡关头总能团结一致,这也就是我们民族优秀之处。
二是从近现代历史开展来看,共产党的领导让我国摆脱了贫穷积弱、军阀混战、多国蹂躏的屈辱历史。我们今天的祖国是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根底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中流砥柱,如果不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中国就会重新陷人四分五裂、贫弱不堪的境地,甚至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 2 / 3
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最伟大的政治集团。只有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航船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建设长足开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泰民安。一个千疮百孔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赢得世界人民尊敬的新中国。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国人民从切身体验中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最忠实代表者,是最杰出、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是新中国的奠基者,也是推动祖国朝着繁荣富强方向前进的开拓者。
最后,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点认识。古语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历来就有民主政治的土壤,因此民主并非舶来品,只是同西方的民主有所不同。说起西方的民主,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什么多党制、议会制等特征,前面提到过其本质特征是财团政党政治,西方所谓的普选多是大财团用金钱铺就的政治主张营销道路,一方面哪种主张迎合多数人,另一方面财团砸钱越多,宣传越到位,越容易赢得选民,因此局部人主导的财团容易占据主导地位。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样的选举制度也表达了局部民意。而我国的民主更表达为代表广阔人民利益的民本主义,不光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还是而今由习、李掀起的反腐浪潮,都是权力运行表达人民意志的表现,我国从人民中间选举代表,由人民代表参与国家政策的讨论和制定,表达的意志具有广泛性、代表性。一言以蔽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任何国家制度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民主,东西方的民主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对一国而言,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西方如此,中国亦然,我们选择的是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的理论和道路。
3 / 3
推荐访问: 发展史 新时代 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时代中国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