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心得9篇

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心得9篇

时间:2022-07-20 12:00:07 来源:网友投稿

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心得9篇

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心得篇1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在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热切期待中终于面世。新方案中更加明确的培养目标、更加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九年贯通的课程与学业标准,全面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了对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深度融合,为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路径。我们要研判校情,统筹谋划,锚定改进领域,研究策略方法,加强自我评估,以创造性落实新版课程方案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课程的整体育人能力。

  一、“顶天立地”,加强学校课程一体化设计

  义务教育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突出全纳性、全面性和基础性。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育人目标,提出五大基本原则,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面向未来,进行了课程系统化的设计。

  当前教育实践还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割裂现象,比如学段断层、三级课程设计系统性不够、面对不同的学生需求针对性不强等。学校课程建设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聚焦国家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聚焦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落实;“立地”就是要深入研究学校实际和回应学校每一个孩子的真实需求,强化针对性。既要充分发挥国家课程的主体性和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补充拓展功能,进行一体化系统设计。要建立必修和选修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组合。新方案为学校预留了充分的探索空间,为更好的满足每一个学生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近年来,在北京十一学校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北京十一龙樾实验中学针对初中学段的特点,开展了积极探索,围绕育人目标,将国家主干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特长赋能课程三级体系整体设计。用丰富的课程尽量覆盖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孩子打开视野和边界;用多样性课程,满足孩子多样化需求。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充分说明新方案是可行的,更加符合育人规律。

  二、聚焦素养,推动学习方式变革

  新方案中强调,要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把劳动课程单独列出,重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双减”的要求,转变讲授式的被动学习,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高阶思维与能力,必须从改变学习方式开始,特别是打破学科边界,打通学校与社会生活的链接,打破时间、地点束缚,提供更多元的资源支撑,用最适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跨学科任务式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引进课堂,通过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挑战,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把紧扣课标的学习量规和成功标准贯穿其中,培养自我评估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开启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比如,北京十一龙樾实验中学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产品《校园监控系统改进建议》,成为学校安全管理改进方案,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意义,更让学生体会到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思维品质。这种学习超出学科本身,能更好发挥其综合育人的价值。充分发挥学科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做中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思维视野。

  三、育人为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方案实施,关键是教师,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要引导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提高全方位育人能力;帮助教师打破竖井式分科的边界,提升跨学科学习设计能力;抓住实施中的关键点,如作业设计、学习任务设计、考试与命题、多元评价方式等,通过项目研究进行突破。发挥校本研修作用,建立跨学科大教研机制,培育先锋学科,搭建分享平台,把教师培养成学习的领导者。

  我们要牢牢抓住新版课程方案实施的契机,全面提升学校课程的育人能力。用勇于改革的创新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心得篇2

  义务教育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突出全纳性、全面性和基础性。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育人目标,提出五大基本原则,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面向未来,进行了课程系统化的设计。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线上学习心得经典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心得篇3

  现在的教科书更趋于实用性和时代性。因此,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学习小学英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通用三篇)。

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心得篇4

  4月23日上午,雷老师带领着大家齐聚钉钉,一起观摩了程晓堂教授带来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精彩讲座。讲座一开始,程晓堂教授就向大家分享了此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做的重要修订:

  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

  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

  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

  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

  在讲座中,他重点阐述了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其中,对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讲述语言能力的时候,很深刻的一点是程晓堂教授在讲述“Icanengage。”时,说“engage”在这里并不是简单的说自己能够参与,而是吸引别人参与。尤其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在课堂上应该是要吸引学生来参与课堂活动。其次,通过程教授所呈现的几个缺乏思维含量的课堂互动例子,从中了解到我们身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话和提出的问题要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千篇一律。

  接着,程晓堂教授进一步分享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和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了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教师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时要设置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学生已知,学习和运用语言和深入探究主题意义。在讲座的最后,程教授对考试与评价改革也进行了一个讲述,尤其是在新课标出来之后,考试方向是什么,考什么以及怎么考这几个方面作了详细说明。

  活动的结束之际,雷老师还给大家进行了总结分享,从雷老师的讲解当中我们知道英语的课时量减少了,但考试难度还增加了,并且英语教学会从学习英语知识转向培养实际运用能力。所以不光是学生,老师也将面临着重大挑战,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带来更加高效的课堂!此次学习,不仅信息量丰富,收获满满,对新课标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我将继续学习,领会其精神,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心得篇5

  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老师研读新课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明白英语课程的性质、课程的目标、教学以及评价的有效方式等。只有我们采用了合理有效地教学以及评价方式,才能后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雷诗杰老师的组织带领下,2022年4月23日我和南昌县小英人一起观看了程晓堂教授的关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的讲座。

  首先,程晓堂老师带我们了解了新课标中一些重要的修订内容,这包括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紧接着,程老师和我们分享了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程的内容六要素及其逻辑关系;英语学习观;考试评价与改革等几个方面。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程老师在谈到思维品质时提供的课堂实例时,让我也在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和学生的互动是否也缺乏思维含量,导入问题是否能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造“真实课堂”。总之,程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最后,雷诗杰老师结合程晓堂老师的讲座为我们进行了总结,雷老师提出:从“双减”到新课标,英语教学正在经历着巨变;新课标以后英语课时量减少,但是考试难度越来越大;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朝着“真实课堂”的思路在转变。

  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必须明白研究新课标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新课标的核心,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备课,相信课堂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心得篇6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在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热切期待中终于面世。新方案中更加明确的培养目标、更加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九年贯通的课程与学业标准,全面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了对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深度融合,为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路径。我们要研判校情,统筹谋划,锚定改进领域,研究策略方法,加强自我评估,以创造性落实新版课程方案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课程的整体育人能力。

  一、“顶天立地”,加强学校课程一体化设计

  义务教育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突出全纳性、全面性和基础性。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育人目标,提出五大基本原则,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面向未来,进行了课程系统化的设计。

  当前教育实践还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割裂现象,比如学段断层、三级课程设计系统性不够、面对不同的学生需求针对性不强等。学校课程建设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聚焦国家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聚焦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落实;“立地”就是要深入研究学校实际和回应学校每一个孩子的真实需求,强化针对性。既要充分发挥国家课程的主体性和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补充拓展功能,进行一体化系统设计。要建立必修和选修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组合。新方案为学校预留了充分的探索空间,为更好的满足每一个学生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近年来,在北京十一学校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北京十一龙樾实验中学针对初中学段的特点,开展了积极探索,围绕育人目标,将国家主干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特长赋能课程三级体系整体设计。用丰富的课程尽量覆盖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孩子打开视野和边界;用多样性课程,满足孩子多样化需求。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充分说明新方案是可行的,更加符合育人规律。

  二、聚焦素养,推动学习方式变革

  新方案中强调,要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把劳动课程单独列出,重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双减”的要求,转变讲授式的被动学习,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高阶思维与能力,必须从改变学习方式开始,特别是打破学科边界,打通学校与社会生活的链接,打破时间、地点束缚,提供更多元的资源支撑,用最适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跨学科任务式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引进课堂,通过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挑战,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把紧扣课标的学习量规和成功标准贯穿其中,培养自我评估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开启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比如,北京十一龙樾实验中学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产品《校园监控系统改进建议》,成为学校安全管理改进方案,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意义,更让学生体会到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思维品质。这种学习超出学科本身,能更好发挥其综合育人的价值。充分发挥学科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做中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思维视野。

  三、育人为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方案实施,关键是教师,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要引导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提高全方位育人能力;帮助教师打破竖井式分科的边界,提升跨学科学习设计能力;抓住实施中的关键点,如作业设计、学习任务设计、考试与命题、多元评价方式等,通过项目研究进行突破。发挥校本研修作用,建立跨学科大教研机制,培育先锋学科,搭建分享平台,把教师培养成学习的领导者。

  我们要牢牢抓住新版课程方案实施的契机,全面提升学校课程的育人能力。用勇于改革的创新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心得篇7

  课程强调时代新人必然是“有审美能力”“有人文素养”“有爱国情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树立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师可以深度挖掘艺术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的,不健康的文化残害。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心得篇8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在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热切期待中终于面世。新方案中更加明确的培养目标、更加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九年贯通的课程与学业标准,全面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了对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深度融合,为中小学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路径。我们要研判校情,统筹谋划,锚定改进领域,研究策略方法,加强自我评估,以创造性落实新版课程方案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课程的整体育人能力。

  一、“顶天立地”,加强学校课程一体化设计

  义务教育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突出全纳性、全面性和基础性。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育人目标,提出五大基本原则,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面向未来,进行了课程系统化的设计。

  当前教育实践还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割裂现象,比如学段断层、三级课程设计系统性不够、面对不同的学生需求针对性不强等。学校课程建设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聚焦国家和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聚焦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落实;“立地”就是要深入研究学校实际和回应学校每一个孩子的真实需求,强化针对性。既要充分发挥国家课程的主体性和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补充拓展功能,进行一体化系统设计。要建立必修和选修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组合。新方案为学校预留了充分的探索空间,为更好的满足每一个学生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近年来,在北京十一学校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北京十一龙樾实验中学针对初中学段的特点,开展了积极探索,围绕育人目标,将国家主干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特长赋能课程三级体系整体设计。用丰富的课程尽量覆盖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孩子打开视野和边界;用多样性课程,满足孩子多样化需求。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充分说明新方案是可行的,更加符合育人规律。

  二、聚焦素养,推动学习方式变革

  新方案中强调,要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把劳动课程单独列出,重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双减”的要求,转变讲授式的被动学习,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高阶思维与能力,必须从改变学习方式开始,特别是打破学科边界,打通学校与社会生活的链接,打破时间、地点束缚,提供更多元的资源支撑,用最适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跨学科任务式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引进课堂,通过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挑战,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把紧扣课标的学习量规和成功标准贯穿其中,培养自我评估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开启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比如,北京十一龙樾实验中学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产品《校园监控系统改进建议》,成为学校安全管理改进方案,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意义,更让学生体会到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思维品质。这种学习超出学科本身,能更好发挥其综合育人的价值。充分发挥学科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做中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思维视野。

  三、育人为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方案实施,关键是教师,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要引导教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提高全方位育人能力;帮助教师打破竖井式分科的边界,提升跨学科学习设计能力;抓住实施中的关键点,如作业设计、学习任务设计、考试与命题、多元评价方式等,通过项目研究进行突破。发挥校本研修作用,建立跨学科大教研机制,培育先锋学科,搭建分享平台,把教师培养成学习的领导者。

  我们要牢牢抓住新版课程方案实施的契机,全面提升学校课程的育人能力。用勇于改革的创新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心得篇9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顽疾性问题,“久治不愈”,进而成为社会性问题,其中“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幼儿园小学化”最为突出。这两者其实具有密切的关系,中小学生的学业竞争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各种渠道冲击着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并将学习压力下移到幼儿阶段。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幼儿园去小学化成为社会共识。为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针对入学初的学习负担下移问题,但收效并不明显。

  世界各国为解决幼小衔接问题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各国推进幼小衔接的路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从学段入手对如何实现幼小衔接、小幼衔接或双向衔接提出要求,二是从课程与教学入手,强调设计专门的衔接方案或课程来实施幼小衔接。而后一条路径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2019年,教育部启动修订义务教育课程,并将纵向学段间有机衔接不够,横向学科间有效配合不足作为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修订过程中,教育部组织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和幼教专家等多方力量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吸取国内外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经验教训,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对小学如何帮助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稳过渡提出了专门要求。

  第一,小学要将入学适应作为低年级段教育教学工作之一。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在教育出发点的儿童和教育归宿点的社会之间,形成了教育历程。漫长的教育过程瞄准了两头,一头是儿童,即教育必须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一头是社会,即教育必须考虑社会所要求的人才标准是什么。同样,当整个人生教育分成若干个学段的时候,每个学段的教育起点衔接的应当是儿童的身心特点,教育终点衔接的是为高一级学段所做的准备。所以真正解决儿童由幼儿园向小学平稳过渡,离不开两个学段的双向衔接,即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的入学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帮助低年级入学适应明确作为一二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从课程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体化设置,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促进学段间的衔接。

  第二,合理设计一二年级的课程和学习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具有生活化、综合性、活动化的特点,这就需要在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时,融合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要强化学生学习与生活世界的关联,创设生活情境,更多关注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支持学生在游戏、操作、体验等亲身参与的活动中获得具体直观的经验。为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特别提出要合理设计小学1至2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各学科课程要重点关注小学一二年级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三,注重低年级学生发展素养的评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基于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各课标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结合自身特点,提出各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重点,并且各课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课程核心素养进行水平划分,对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特别强调学前教育结束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为更好促进幼小衔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除了国家课程特别关注学段衔接外,还提出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领域,设计针对一二年级体现生活化、综合性、活动化的课程主题,强调实践,创设情境,运用体验、合作、探究、表现、交流等学习方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推荐访问: 义务教育 新课标 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11年解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 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关于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