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半城文秘网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高中落实方案(3篇)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高中落实方案(3篇)

时间:2024-08-23 17:00: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深化高考综合改革高中落实方案篇二:深化高考综合改革高中落实方案

  

  学校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根本任务,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突破、新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创办“省内知名、河西一流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为目标,全面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构建新高考背景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系、课程建设体系、学校管理体系。顺利推进新课程体系下的课程设计、选课走班管理设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设计、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规程设计。在学校基本建设、设备设施、师资队伍、信息平台等多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共有教职工261人,其中专任教师252人,但师资队伍结构失衡,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一是部分学科教师年龄结

  -1-

  构失衡。如我校的一些学科,45岁以上的教师占比较重,而30岁——45岁之间的教师数量不足。二是政策性缺员情况仍很严峻。一些女教师偏多的学科,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已面临短期政策性缺员的情况。三是师资力量储备不足。由于我县自2015年起,连续几年未签约引进教师,导致年轻教师的储备不足。四是选课走班引起的结构性缺员问题很突出。即将开展的新高考改革势必要实行选课走班制,而这也将对我校师资力量提出很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1.从学科结构来看,我校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学科老龄化程度较为突出,50岁以上教师较多。2.在选课最优模式下,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地理学科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但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教师数量少,影响、制约学校发展和质量提升。3.有些学科还缺教师,我校物理学科缺教师2人,化学学科缺教师1人,政治学科缺教师2人,历史学科缺教师1人,体育学科缺2人。为满足新高考模式下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还需配备3名生涯规划教师,2名心理辅导教师。

  下学期,教育局和学校将招聘签约部分紧缺学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但在新高考形势下,我校师资力量不足,依然是一个突出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要建立适应新高考需要的师资队伍和考核机制,积极与人事部门协调,制定教师补充计划,争取在2021年秋学期前按照新高考要求将教师配备到位,满足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需求;加大学科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一专多能;重点培育好班主任队伍、学生

  -2-

  发生涯规划展指导教师团队和管理团队。探索与新高考相适应的教师绩效评价和学校管理机制。

  (二)促进校长教师思想转型。

  在全校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的校长、教师培养培训模式,针对政策理论、课程课标、学校管理、规范制度等开展系列培训,促进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

  1.组织学习教育政策理论。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政策解读文件,深刻领会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主旨精神,深入研究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实施要求,全面把握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内容、步骤、策略等。

  2.组织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培训。组织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及教务工作人员深入高考改革先行省市的高中学校进行考察、培训,学习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中的经验和做法;组织所有新高一年级教师参加新课标、新教材培训;组织召开新课程新高考实施策略培训会议,尽力邀请专家讲解新高考背景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策略。

  (三)完善办学基础条件。

  目前,随着新建教学综合楼在年内的彻底竣工交付使用,将大大改善现有教室、功能室、办公室面积严重不足的局面。新建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9087平方米,共有教室25间,教师备课室29间及图书馆、会议室等教学功能用房。学校现有教学班52个、学生2042人,平均班额基本符合省级示范性高中规定标准。据

  -3-

  统计,未来几年我县每年九年级升入高中的学生人数将保持在600-700人左右,学校在校生人数均保持在2100人左右,现有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基本能满足选课走班教育教学需要。2020年中央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专项资金210万元到位后,学校为新教学楼教室购置智慧黑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0套,共计80万;为新教学楼新建一间精品录播教室并采购相关设备(含装修、观课室相关设施),共计49万;为新建教学楼多媒体会议室采购系统设备,共计39万;为学术报告厅采购全彩电子屏一套,共计22万;为新图书馆、艺术教室采购相关设施设备,共计20万。上述举措,大大改善了我校现有办学条件。

  存在的问题:一是理化生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达不到基本需求,计算机教室设备陈旧,相关课程难以正常开展。学校现有物理实验室3个、化学实验室3个、生物实验室2个、生态馆1个、计算机教室5个。根据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标准,每600名学生配备标准理、化、生实验室3个的要求,学校需配备16个理化生实验室,而现在仅有8个理化生实验室,致使部分分组实验无法开展。新建教学楼建成以后,基本能满足理化生实验室的用房需求,但缺乏实验相关配套设备、器材。二是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配套设施不足。随着新建教学楼的建成,加之部分中央专项资金用于图书馆的建设与改善,解决了图书馆用房及一定程度上的图书馆配套设施问题,但学校依然无条件建成阅览室及电子阅览室,加之图书存量不足,图书室无法向学校师生开

  -4-

  放,相关设施设备也达不到《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范》规定的高级中学一类标准。三是从信息技术、电教设备情况来看,学校需建设满足新课改所需的校园无线网全覆盖系统并采购相关配套设备(预计需资金100万元以上);需引进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一套,系统须包含新高考模式下选课走班管理及课程安排等功能(预计需资金40万元);需更换适用于新高考的旧有多媒体教室设备42套,原有的42套“齐龙”一体机已使用5、6年,大部分设备电子元器件老化,勉强能满足当下正常教学所需,但无法适应新高考的要求(预计需资金170万元)。此外,学校还需新建或配套完善相关功能室:需配套完善实验室三间(预计需资金60万元)、需新建生涯规划指导中心一间(预计需资金20万元)、需新建书法教室一间(预计需资金50万)、需新建创客教室一间(预计需资金50万)、需新建智能教室(机器人实验室)一间(预计需资金50万),需为全校教室购置满足选课走班所需电子班牌72套(预计需资金35万),合计需资金约575万元。

  为此,学校要加大资源建设与保障力度,依据主管部门界定的学校办学规模,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现有校舍资源,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和上级招生部门沟通协调,按照新高考要求,在考点建设、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考试保障水平。立足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按照教室的小型化、多样化、专业化要求和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原则,设置不同功能的-5-

  教室、自习室,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配置常规实验室和功能教室、心理咨询室、通用技术实验室、科技创新实验室、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等功能教室。对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平台等需求进行科学测算,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加大资源建设与配置力度,满足改革后实际教学需要。

  (四)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完善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的高中课程体系。落实好国家必修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设好选择性必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将来学业水平考试及升学考试需要;根据学校实际统筹规划选修课程,选择性实施拓展、提高及整合性课程并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课程的个性化。

  健全学校课程体系。全面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实施力,着力健全学校课程体系。将基于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普通高中的基本任务、办学实际,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个性特长发展和选择考试科目需求,加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统一规划和设计,完善校本课程方案,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构建必修与选修有机结合的学科课程体系,充分满足不同特质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加强教学组织管理改革。建立适应新课程新高考要求的教学管理机构、教务管理办法,出台各项规范制度,大力推动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

  1.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切实按照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科学

  -6-

  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将更加注重课程之间、年级之间的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连贯性、可持续性。一方面,将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严格控制每周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将做好必修课程分层教学的安排,防止出现为应对学考或选考挤压选修课程课时,从而造成学生高一、高二课程多、课时紧、负担重,高三年级只应对统一高考科目的现象。

  2.指导学生选课。从实际出发、科学严谨地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明确分层教学要求,争取实行全员走班;建立选课制度,编排选课指南,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大学招生要求自主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级。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实验室、功能教室、图书馆和学校周边社会公共资源开展走班教学,尽可能满足学生选课需求。

  3.建立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模式。建立与新高考相适应的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模式,从学校管理的实际出发,在总体职数基本相当的情况下,调整内设机构、配备管理人员,报教育局批准后实施。突破传统行政班单一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班主任和导师制结合、学科学业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的教学管理模式。从学科特点、学生接受程度出发,探索长课与短课、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4.促进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强化各类信息系统应用,对学

  -7-

  校课程教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发展等工作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现智能化的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管理活动,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组卷、智能批改、智能学情动态诊断和个性化补救等问题。积极探索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学方式的转变,重塑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开展“一驱三模五环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应用;拓展移动学习终端、仿真实验室等新技术、新媒体的教学应用,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成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组织与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研讨活动,制定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案,开发完善学校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和生涯测评系统及相关制度。建立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指定专人负责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职业讲座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负责,科学制定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理性选择选考科目,并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

  (七)大胆探索新的评价体系。探索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评价的方法,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1.改进对教师的评价办法。在现有评价和考核办法的基础上,探索制定在选课走班教学情况下对学科的质量监测方案,建立过程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教师个人与教研团队评价相结

  -8-

  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2.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要在近年来开始探索开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新高考模式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制定完善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从组织管理、人员分工、制度流程、条件保障、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做好周密安排和精心准备。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随时发生、随时记录,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常态化,确保内容真实。

  (八)努力营造改革氛围。通过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家委会、家长会、班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解读相关政策,让学生和社会充分知晓相关政策内容,主动适应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营造考试招生综合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考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将在学习领会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适合本校的课程建设方案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

  (二)确保经费投入。学校将积极争取并加大对高考综合改革及相关配套改革的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

  -9-

  队伍等资源建设,确保2021年高考综合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三)加强宣传引导。学校将加大对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学管理改革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及学生都了解掌握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主动适应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0-

篇三:深化高考综合改革高中落实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20〕34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办法》(汉政办发〔2021〕20号)文件精神,统筹推进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切实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化普通高中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目标

  围绕我省2022年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健全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全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得到有效保障,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形成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1.突出德育实效。依托重要时间节点确定德育主题,结合重大事件建立法治教育体系,基于重点问题布局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强化“四史

  教育”,挖掘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2.提升智育水平。完善学生成长、教师教书育人和学校发展的评价机制,坚决纠正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做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学校要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增强课程设置的丰富性和综合性,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和课外实践教育,结合书香校园、经典诵读、实验操作、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3.强化体育健康。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强化高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体育课程学分管理。切实保证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丰富运动项目和校园体育活动,使每名学生掌握1至3项运动技能。

  4.丰富美育内涵。整合学校和社会美育资源,探索建立教育与宣传、文化旅游等部门及文艺团体的长效合作机制。学校要上好美育课程,加强艺术素养在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占比。建立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让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参加,形成学校特色艺术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5.拓展劳动教育。各学校利用现有劳动教育、通用技术等教材资源,开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健全校内外基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实践类劳

  动社团。鼓励通过城乡结对、创建劳动教育共同体,激发区域劳动教育活力,共享劳动基地资源。探索学农学工等生产实践研学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二)深化课堂改革,强化教学管理。

  6.明确学校发展定位。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普通高中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建设智慧高中。指导普通高中学校找准发展定位,积极引导高中学校从“分层发展”走向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的发展之路,鼓励高中探索特色多样发展,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建设,逐步建成一批涵盖人文类高中、体育类高中、艺术类高中等特色普通高中。

  7.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对标全省全面启动新高考改革任务,全面落实新时代国家课程方案。充分结合高中新教材“线上”、“线下”培训渠道,组织开展新课程和新教材专题培训。围绕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各学校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模式,保证课程教学、考试评价改革的有机衔接和平稳过渡。严格按照科目设置和学分要求开展教学工作,不得随意增减科目教学时间总量。

  8.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体系,规范教学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挤占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课时。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社团活动。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加强课程实施监管,落实校长主体

  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有效开展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引导改进教学,严禁组织有偿补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升素养为根本,积极探索情景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创设思维型、活动型、开放型的课堂,提高学生终身学习及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教学研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加快在线课堂、创客教室等智能学习空间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发挥教研机构、在汉高校和普通高中相关专家作用,建立全区学科基地和教师成长指导中心,加强对学科教学及育人方式改革的研究、指导和服务。

  9.推进选课走班。统筹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完善适应选课走班需要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和学分认定办法,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指导学校制定选课走班方案和配套制度,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学校要发挥行政班统筹管理学生的作用,做好选课走班组织实施工作,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10.重视生涯规划。高中学校利用在汉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资源,建立专兼结合的学生生涯规划发展指导教师队伍。落实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把学生发展指导纳入高中学校三年课程计划,加大对学生理想、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学生在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

  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11.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开展课后服务,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探索课后延时服务与选课走班的有机结合。

  (三)健全评价体系,强化师资建设。

  12.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彻底改变单纯依据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结果。加强全区高中学校在录取学生中综合素质评价的考核比重,形成有力导向。结合新课程新高考改革,探索建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建立高中生综合素质成长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强化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进行日常评价、学期评价和毕业评价。健全评价实施,注重发展性评价。

  13.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普通高中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要按照审批机关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不得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不得提前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招生。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按照《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和

  选择性考试。

  14.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严格师德考核奖惩,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加大教师队伍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健全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充分考虑实施新高考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工作量的变化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用人自主权,畅通高层次人才招聘渠道,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推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机制。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利用名师示范课、“青蓝杯”大赛等活动,推动学校培师能力,加快全区师资队伍培养进程。

  (四)扩大教育投入,落实资源保障。

  15.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按照国家、省、市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完善普通高中成本分担机制,合理制定住宿费标准。

  16.改善办学条件。对照普职比、新高考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规划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加强硬件建设。相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建立绿色通道,推进项目审批和工程建设。稳步消除高中学校“大班额”现象,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支持汉台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创建、汉台二中特色高中创建。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将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全区教育工作的重大任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深入研究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履行教育工作主体责任,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全力支持办学条件改善。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高中学校党组织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过程中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二)明确部门分工。区教体局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协调联系机构编制部门加大编制统筹力度,做好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区发改局要支持普通高中项目建设,按规定做好普通高中住宿费成本核算及审批工作。区财政局要按照要求落实普通高中经费投入、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等机制,强化财政保障。区人社局要支持普通高中学校及时补充教师,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保障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所需教师及工资待遇。市自然资源局汉台分局要保障学校建设用地。区住建局要会同教育部门落实和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

  (三)强化督导考核。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强化对区政府职能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工作的督导,特别是校舍资源建设、师资力量补充、课堂教学改革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强化问责、限期整改。

  (四)营造良好环境。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协作,形成合力,通过政府网站、教育类新媒体平台、学校公众号等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先进典型、改革成果等,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推荐访问: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高中落实方案 高考 深化 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