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怎么写,供大家参考。
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各课程思政元素,将其巧妙融入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和谐统一。此举旨在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担当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关于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全区中小学认真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育人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但是,面临新时代新要求,我区当前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还存在部分学校认识不够到位、课程资源不够丰富、区域特色不够鲜明、实践育人效果有待增强等突出问题。为落实中、省、市对思政课建设要求,完善工作机制,打造区域特色,提升育人效果,现制定中小学思政课特色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____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党对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紧密联系中小学实际,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统筹用好各类教育资源,大力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目标任务
以“品质教育、美好生活”为价值愿景,到20__年底,全区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地位进一步强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品质课堂改革更具校本特色,思政课课堂活力充分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实践教学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绝大多数教师具有比较扎实的思政教育专业知识。“大思政课”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机制基本健全。思政课整体质量显著提高,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重要育人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具体内容
(一)专题宣讲行动
以各级党组织书记、思政课骨干教师为主体,广泛深入开展____思想常态化宣讲活动。用好《____谈治国理政》《____著作选读》《____思想学习纲要》等权威读本,宣讲好“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宣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联系__区情,激发师生家国情怀,落实“两个确立”,增强“四个自信”,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责任心与使命感。加强宣传报道,扩大宣讲影响,注重反映师生学习贯彻____思想的典型事迹和良好风貌。
(二)“金句课堂”行动
组织班主任和优秀思政课教师,整理“学习强国”平台上“金句时间”“每日金句”“____年度‘金句’”,完善德育工作计划和思政课教学计划。以校园广播站、“金句大讲堂”“早间诵读”等为主要活动形式,促进“金句”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利用“金句”课程资源,着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打动心灵、感动学生、入脑入心,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的课程。
(三)品质课堂行动
组织思政课年度示范观摩活动,总结推广思政学科品质课堂改革优秀成果,建设一批学科个性与思政共性相融合的“思政金课”。开展年度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和论文评选活动,丰富各学段优秀教学案例库。设立思政课教学改革论坛,组织校长、名师交流教学改革和管理经验,探索新的教改之路。利用示范培训、集体备课、精品课堂网络巡展等形式开展工作交流与示范教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思政课“大练兵”主题活动的影响力,提升全区学校思政课建设整体水平。
(四)课程融合行动
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语文、历史和其他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准确把握各门学科育人目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将校本思政课程作为考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富有教育意义的校本思政课程。
(五)思政研学行动
统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文化场馆、科技场馆、博物馆等校外教育资源,以及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建立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建设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加大实践教学课程化、体系化、信息化建设,打造融理论讲授、参观体验、现场教学、动手实践、志愿服务为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课,建设一批具有__特色的思政课大中小幼实训基地。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各学校要制定社会实践大课堂教学计划,安排一定课时用于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教学活动。
(六)专项课题行动
组织骨干教师团队,定期开展思政课问题调研,设立思政专项课题。各校要为本校教师顺利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每校要有至少一项区级及以上思政专项课题,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研究成果在教师培养和管理中的推广应用。
四、阶段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__年9月)
成立组织领导机构,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和颁布实施意见。召开动员部署大会,明确目标任务,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问题调研,掌握专题宣讲、“金句课堂”、教学改革、资源开发、课外研学、科研课题等六个方面问题现状。
(二)起步探索阶段(20__年10月——20__年8月)
组织首轮专题宣讲,范围覆盖城区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提出“金句课堂”的实施思路、内容、方式,培育实验学校、实验教师,评选优秀案例,形成初步的工作经验。各校思政课教学都有明晰的教学思路、有理论和操作上的骨干团队,教学改革规划平稳起步。校长、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增强,初步建立思政课本土资源库。在综合实践基地指导下,首轮课外研学活动顺利开展,学生、家长总结评价良好。首批专项课题立项结题,焦点热点问题形成有效对策。
(三)深入推进阶段(20__年9月——20__年8月)
组织第二轮宣讲,参与范围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承担宣讲任务的主体扩展到所有支部书记、思政教师、班主任,宣讲内容更加贴近师生生活,更能反映强区建设重大进展。总结“金句课堂”建设经验,探索形成新思想新成果进课堂的最佳途径方式,实验学校、实验教师经验得到推广应用。开展思政课教学成果观摩研讨,先进经验成果在全区中小学普遍推广,思政课有相对明确的、符合课标要求、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标准。思政课本土资源更加丰富,能与思政课教材内容有机衔接,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课外研学活动广泛开展,情境性、体验性进一步增强。专项课题研究深入,优秀成果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与教育教学无缝链接,发挥了基于实践、改进教学、优化效果的作用。各类学年度成果评选、观摩研讨、成果推广、专题论坛持续开展,收到激励推进的实效。
(四)持续深化阶段(20__年9月——20__年8月)
宣讲主体更加多元,参与范围更加广泛,主题更加鲜明,活动组织形成__特色经验。“金句课堂”成为思政课的一道特色品牌。区域与学校在思政课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作业设计与批阅、教学评价等方面形成独特经验,在市域、省域内产生一定影响力。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形成系统化、校本化经验。课外研学更好服务于课程与教学,“第三课堂”育人效果更加显著。
(五)全面总结阶段(20__年9月——20__年12月)
系统总结专题宣讲、“金句课堂”、教学改革、资源开发、课外研学、科研课题等六个方面典型经验。表彰思政课特色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广泛听取机关股室、基层学校校长和思政课骨干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意见建议,做出新的工作规划。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局设立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思政课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过程督查和效果评估等工作。
组长:____
副组长:____
成员:局机关各股室、二级单位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研室。办公室主任由副局长王__担任,副主任由区教研室主任韩__担任。
各校要把提高中小学思政课质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每学期都要走进课堂听课讲课。
(二)强化专业指导
由区局思政课特色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__区“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全区思政课特色化建设日常管理及业务指导工作,加强思政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建设。
主任:____(区教研室副书记、副主任)
副主任:____(__小学校长)
____(__实验初中党委书记)
委员:各高中、中心校、初中及城区小学校长
学校也要加强思政课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好区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做好教学改革设计、教师培训、特色课堂、教研成果总结推广等工作。
(三)抓好师资培训
为了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区局建立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聚焦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有针对性开展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各校要按照区局文件要求或自主选派思政教师参加专项培训。要设置思政课教研组,教研组长应由思政课骨干教师担任,抓好思政课教研和校本培训。区局将思政教研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校综合考评项目。
(四)创建示范基地
根据《__区思政教学创新示范校创建工作方案》(__教育发〔20__〕__号)的创建标准,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年度思政教学创新示范校创建活动,带动全区中小学校思政教学深入开展。各创建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区局对已命名的示范校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于后期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示范校将摘牌并在全区通报批评。
(五)完善激励机制
在中小学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成果奖等评选工作中向思政课教师适当倾斜,树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等先进典型,培育一批区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职称评聘等方面向思政课教师倾斜,突出专业水平、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导向。各校要密切关心思政课教师思想和生活状况,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设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
篇二:关于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__大精神和____思想,认真落实____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引领,全面推进____思想“三进”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和育人实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及各教学环节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课堂讲授中、实践训练中,实现知识传授、技术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将学生着力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总体目标
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三年(20__-20__)建设,形成“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氛围,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具体目标:争取建设1—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以上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0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金课(线上+线下);100个校级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优秀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培育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建设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提炼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和特色做法,成为课程思政建设先进校。
三、建设内容
(一)构建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推进____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4、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5、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二)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1)公共基础类课程建设。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____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农林牧渔大类等专业课程建设。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3)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课程建设。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4)文化艺术大类专业课程建设。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5)医药卫生大类专业课程建设。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6)教育与体育大类专业课程建设。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三)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1、将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制定和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标准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课后反思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
2、优选马工程重点教材,推进教材内容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案课件、进考试。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探索“触动、感动、行动”的思政教学方式,让思政教育触动心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由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中心牵头,各部门、各教学单位协作,将“互联网+”与课程思政工作相结合,推进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建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库。
4、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扎实本领,增强责任担当。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
5、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与能力。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增强“四个自信”,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当作新时代教书育人的标准。继续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测评计划,完善教学能力测试标准,并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作为测评必备要素。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鼓励支持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教师、产业教授等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课题,推动示范课程建设。举办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教学沙龙,做好示范课程建设经验应用和推广工作。选树5个省级以上课程思政改革名师团队,在外出培训、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与倾斜,尽快培育一支能够引领学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名师队伍,带动全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全面实施。
5、积累课程思政建设成果
各二级学院书记院长带头讲课程思政,教授示范讲课程思政,广大教师研究课程思政,形成“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氛围。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通识课程建设等方面形成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模式,并产生一系列成果。提升学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示范性与影响力,形成学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成为课程思政建设先进校。
四、工作安排
(一)再学习与再培训(20__年1月1日-1月31日)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程思政再宣传与再动员,开展专题学习、广泛讨论。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主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和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组织骨干力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调研与研究,为学校制定工作方案奠定基础;学校层面制定师德建设制度,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中心研究确定课程思政培训内容、建设项目与年度工作计划。
2、做实全员培训。一是组织校级层面的“课程思政”全员动员辅导,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解读“课程思政”意义、内涵、目标,将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二是二级学院层面组织系列“课程思政”专题学习,针对专业特点通过教研活动等形式进行专题教学研讨,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教书育人能力;三是教学团队组织常态“课程思政”大讨论,利用每周二下午教研活动时间,围绕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改革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等内容展开大讨论,在全院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全员参与氛围。
3、所有课程、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所有课程完成教学标准修订,将课程思政目标列为教学目标,每单元(节)教学内容至少包含3个课程思政融合点。在大学习、大动员的基础上,完善已立项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示范案例。建设、完善20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金课(线上+线下)、30个校级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优秀课程思政教育案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金课符合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条件的,认定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课程思政有序推进(20__年2月-20__年12月)
通过一年建设,实现专业、课程覆盖。所有专业、所有专兼职教师均要参与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形成具有课程思政特色的课程教案。各二级学院制定年度课程思政工作计划,明确培育示范课程名单及课程教学团队。评选、认定20门左右线上+线下学校课程思政示范金课,35个校级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优秀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符合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条件的,认定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思政部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专任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企业导师”的复合型教学团队,集思广益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实施模块化教学,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协调互动,确保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实施成效。
及时固化课程思政项目建设经验,凝炼课程特色,组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骨干教师编写《__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指导手册》,组织系列化的教学观摩与交流活动,将课程好的做法、好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它课程。
组织“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等活动,在全校营造良好课程思政建设氛围。利用学校课程建设经费支持一批课程思政改革课程同步开展信息化建设,基于信息化技术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三)深化改革与推广(20__年1月-20__年12月)
学校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实现全员参与、全院覆盖、全过程贯穿。打造课程思政元素库、案例库。评选、认定2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校课程思政示范金课,35个校级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优秀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符合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条件的,同时认定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加大校级课程思政金课转型为在线课程的支持力度,以SPOC、MOOC的形式面向全校及全社会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并优先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评选。
继续开展“课程思政说课比赛”“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比赛”“典型案例评选与展示”等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二级学院(部)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研究重大政策和顶层设计,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中心具体负责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规划、组织实施、宣传表彰、督促整改、考核评估等工作。
(二)落实经费保障
将课程思政工作纳入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建设期间,学校立项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每门支持5000元建设经费。获得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学校按省级及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给予相应级别的建设经费。同时,为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中心设立专项经费,作为省专项经费的配套,为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中心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三)强化工作考核
加强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的评优奖励,及时表扬先进,督促整改。把相关部门、二级学院(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年度考核评价,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把课程思政德育要求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面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持续深入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形成规模、形成范式、形成体系,营造“门门课程有思政,个个教师能育人”的良好氛围。
篇三:关于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____思想和____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向纵深开展,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__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____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让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系统设计、全面推进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建立校、院系、教研室、课程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所有课程都要承担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将课程思政建设覆盖到思政课、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全部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课件、试卷等所有教学文件和教学材料之中,贯穿到教学实施、课程考核、教学管理、教学督导、教学检查、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各环节。
(二)坚持分类实施、突出重点
体现新时代要求,充分挖掘不同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确定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思路、方法、措施,分类推进、殊途同归。突出前瞻性和协同性,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支持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形成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独具特色、百花齐放的课程思政工作局面。
(三)坚持科学融入、遵循规律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找准专业教育与价值教育的融合点,着力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发挥好课程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形成“惊涛拍岸”之声势,产生“润物无声”之效果。
三、建设目标
树立“基于课程、体现时代、针对教师、面向学生”的建设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专业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建设内容
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红旗渠精神教育。
(一)推进____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坚持不懈用____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四)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
教育引导学生学思践悟____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五)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六)强化红旗渠精神教育
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红旗局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牢固树立军工标准意识,培养“忠”“毅”品性、“严”“细”作风,“精”“优”质量观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建设任务
(一)完善工作体系,形成“一中心、两结合、三体系、四联动”工作机制
1、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学校统一领导、党政紧密结合、国家、省、校三级品牌建设引领、学校、系部、教研室、课程组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科学完善的课程思政实施工作体系。
2、健全工作机构,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3、建立由教学工作部牵头抓总,党委宣传部、思政部、党委组织部、人事处、学生处等相关部门互相协同配合,教学单位落实推进,学校、系部、教研室、课程组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
4、各级教学组织机构成立专题工作组,加强对本单位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组织及过程管理,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5、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及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工作中来,形成以任课教师为主体,多方参与的课程思政协同实施工作格局。
(二)建立“十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1、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着眼点,贯彻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基本要求,有针对性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价值塑造融入培养目标。学校各专业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定位,在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要求中,对毕业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和目标进行精准设计,明确提出专业思政的总要求,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系统整理和分析思政教育渗透点,优化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各环节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在思政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社会实践课等各类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
2、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课程标准
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专业思政目标体现到本专业的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评价之中,分类修订课程标准。每门课程都要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实现途径。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特点,把握好挖掘拓展重点,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正能量。
3、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教案与教学课件
根据课程单元授课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要素,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修订课程教案,将课程的思政目标体现到课堂教学目标中,融入单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课堂教学考核与评价之中,将“课程思政”贯穿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全要素和全过程。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适应课程思政教学需要,积累思政素材,精选案例,整合教学资源,修订教学课件,将课程思政教学知识点以案例、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在教学课件上,运用交互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教材编写与选用
严格规范教材的遴选、使用和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选用教材,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要积极选用优秀教材,哲学社会科学相关课程必须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完善课程教材遴选使用、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健全课程教材使用效果的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制度,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材,组织开发建设一批具有“林建特色”新形态课程思政教材。
5、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将思政教育融入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课程教案、授课过程、教学评价等课堂教学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全过程。借鉴行动导向教学,探索“触动、感动、行动”的渐入式思政教学方式,让思政教育触动心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参与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深入阐释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从专业知识点的讲解升华到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人格培育相统一。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开发在线课程,录制课程视频,充分运用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就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加强互动交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
6、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课程考试考核
大力推进课程考核模式与考核内容的改革,改革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政治思想、精神素养、道德情怀、工程意识等方面考核纳入课堂学习、课程作业、实践教学环节等教学过程考核中,强化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考核,改革课程考试,合理设计考试题目,在考查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安全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7、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的作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根据专业特点,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建设标准、评价体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8、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教学工作评价
将思政要求融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课程建设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中。把课程的“价值引领”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首要因素,在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中把“价值引领”作为明确的评价指标。在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中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评价指标。改革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效评价方式,强化“价值、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学生课程学习评价导向,构建理论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表现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体系。
9、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教育教学管理
将思政要求融入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建设管理,提高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加强课程思政督导,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监督、指导、反馈和评价。落实校院两级教学值班制度,规范教师言行,营造良好的课堂育人环境。在期中、期末及常规教学检查中强化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常态化、动态化考评,将思想政治教育列为首要检查内容,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形式、效果加强引导和指导,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课程教学管理效能。
10、将课程思政要求融入教学管理制度
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督导、课程考核、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各类制度中,形成全面覆盖、科学系统的课程思政制度体系。健全课程标准管理规定、教材建设与管理制度、教案编写与评价办法、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听课制度,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考试管理办法,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管理办法等。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水平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育人意识。定期开展以增强教师的师德素养为目标的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培训和教育活动,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使命感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自觉意识,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2、打造“四位一体”教学创新团队
组建“专业教师+思政理论课教师+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四位一体”的教学创新团队,打造育人共同体,融合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壁垒,让思政教育贯穿课上课下,实现课程教育与日常教育的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选聘优秀思政理论课教师、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明确课程负责人及课程共建人职责,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工作研讨和实践经验交流,积极推动课堂“主渠道”延伸,覆盖到各班级,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根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育人成效,对优秀教学团队进行立项支持,优先安排团队教师研修、考察、访问,充分调动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带头作用。
3、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培训
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教学能力专题培训,提高教师育人水平。将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等在内的教师队伍整体纳入思政培训体系,将“课程思政”改革理念融入新教师上岗培训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充分运用集中培训、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名师示范等手段,就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加强互动交流,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使“立德树人”理念深入教师心中,内化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行动。
(四)突出示范引领,打造课程思政教育品牌
实施课程思政品牌建设工程,发挥示范工程引领带动效应,形成可推广的、有彰显度的成果,以点带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让课堂主渠道功能实现最大化,全面提高立德树人效果。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一批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与团队,设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项目,提炼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
六、推进举措
(一)修订相关制度,建立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在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督导、课程考核、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各环节贯彻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推进课程思政实施。
(二)开展教育培训,提升教师水平
定期组织“课程思政”专家报告会和专题培训;结合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开展“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到国内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进行现场观摩和演练,转变育人观念,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三)修订教学文件,形成教学体系
全面修订教学文件,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程标准、融入教案、融入课件、融入考试。
(四)强化过程管理,推进教学落实
落实教学值班制度,严肃课堂教学纪律,规范教师言行;在期中、期末及常规教学检查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情况列为首要检查内容;严格执行听课制度;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督导;在教学管理中贯彻落实育人效果和师德师风评价,推进教学实施。
(五)开展评优活动,提升教育质量
定期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优秀人才培养方案、优秀课程标准、优秀教案、优秀试卷评选活动。
(六)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工作热情
定期组织开展校、院两级课程思政优质课程竞赛、优质课堂竞赛、优质教学案例设计大赛活动。
(七)进行项目立项,凝练研究成果
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教学改革课题、示范专业、示范课程、规划教材立项建设工作。
(八)开展评先活动,树立先进典型
健全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各单位、各部门、个人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开展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
(九)加强工作宣传,扩大工作影响
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定期举办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验交流会,打造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和新媒体开展宣传活动,推广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和经验。
七、工作分工
我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分近、中、远三期实施,近期从20__-20__年第二学期开始,利用半年时间完成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和教学体系建设工作,形成工作机制,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全面展开;中期通过一至两年的建设,形成全面系统、类型丰富、协同效应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合作、相互支撑有力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形成课课有思政、人人重育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工作局面,学校的课程思政整体建设水平进入__省高职院校先进行列;远期通过三至五年的建设,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典型案例,完成一批课程思政研究项目,产生一批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校级课程思政品牌,学校的课程思政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教学工作部、党委宣传部、思政部、党委组织部、人事处、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的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进一步发挥好基层教学组织、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的重要依据;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四)提供经费支持
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列入精品在校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经费中,足额保障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通过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资助,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篇四:关于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____思想和党的__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结合我市大中小学校思政课建设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____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深入推进____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挖掘思政课程资源,探索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思政课建设规律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路径,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2、坚持一体化设计。坚持学段融合、课程目标、管理机制一体化建设,突出思政课全面育人的课程功能。
3、坚持统一性和阶段性相结合。坚持各学段思政课程育人目标的统一性,与坚持遵循学生成长和各学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阶段性规律相统一。
4、坚持统筹协同推进。以教育部门及学校为主导,积极探索家庭、社会、政府协同开发思政一体化课程的长效机制。
5、坚持突出区域特色。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依托区域资源,建设具有“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特质的课程项目及资源。
(三)总体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让“讲好道理”贯穿各个学段思政课。打破条块分割、打通学段壁垒,努力实现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创新创优,加大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提升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建设质量。围绕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三个一体化目标,实现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域育人的协同育人格局,打造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__样本,进而能辐射苏州全市,在全省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管理机制一体化
1、成立__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1+8”管理机制。“1”是成立__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8”是成立8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设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共同体牵头学校书记领导联盟学校、组建管理团队、对接高校资源,定期组织研究研讨活动,建设优质课程及项目资源。
2、建设两个一体化教研组。依托思政学科名师力量,成立思政课程一体化教研组;遴选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育人特长师资,成立课程思政一体化教研组。开展联合研训、专题研训,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通互摄、同向同行。
3、打造区域协同的研学实践基地。整合区域内丰富的实践资源,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分专题、分批次设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三年内在全市打造50家不同主题、形式多样的“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促成学校与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二)实施教学教研一体化
1、分解一体化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的要求,引导全市思政课教师准确把握不同学段思政课课程目标,推动各学段彼此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分专题整体设计各学段教学计划、课程菜单与评价目标。
2、实施一体化教学研究。建立八个共同体、两个教研组一体化常态教学研究机制,对思政课教育的焦点、难点、重点课程板块进行科研协作攻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港城改革开放发展史等__市本土教育资源进行专题课程开发,带动全市思政课程水平的整体提升。
3、优化一体化教学评价。打破评价断层,构建整体育人的评价导向,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渗透在教学过程评价中。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充分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引导学生在科学的育人实践中积累智慧、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成长为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协同开展项目建设和课题研究。开展高校与中小学结对工程,由高校牵头组建教科研团队,促进中小学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签约共建,联合开展教学与研究。协同开展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专项课题研究,联合攻关破解一体化教学瓶颈,形成一批“一校一品”的特色项目和优秀课题研究成果,推动全市思政课程内涵式发展。设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项课题,三年内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研究体系。
(三)重视队伍建设一体化
1、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开展周期性、系统化、立体化的专业培训,促进思政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市教师发展中心安排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每3年至少一次不少于5日(40学时)的集中脱产培训。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案例式社会实践研学和体验式社会实践研修,支持思政课教师与学科专业教师合作教研,引领思政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师课程研创水平。
2、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职称和骨干评聘,坚持思政课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导向,形成与思政课教学特点相一致的评审标准。在模范教师、教学名师、各级教学成果奖等评选中向思政课教师倾斜,树立优秀思政课一体化教师典型,激发广大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科渗透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建立思政课教师人才库。开设教学系列竞赛,三年评比“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各50名。充实市级思政名师工作室力量,强化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争取三年内涌现一批高层次的骨干教师。
(四)打造优质课程资源
1、打造“思政课程+实践课程”优秀课例。分专题、分学段编写精品教案,精心开发配套课件,每年分专题打造50节思政“金课”。推进“开门办思政”,打造思政实践课程,整合全市软硬件资源打造特色研学实践项目,三年内打造50节“实践思政金课”。
2、推动“课程思政+专题教育”项目计划。深度挖掘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课程蕴含的思政课资源,开发学科育人小微课程。充分利用晨会课、班会课时间,开展“思政晨会课”“思政主题班会课”等活动,把握重大时事等教育契机,采取演讲、故事、辩论等形式,打造特色思政晨会、班会课,整体推进中小学德育建设。三年内面向全市分专题打造“青少年应知应会的思政常识微课50节”“青少年成长必上的思政班会课50节”。
3、建设“云上”思政大课堂。以思政大课堂平台构建为切入点,挖掘__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引进数字展馆、360全景VR等新媒体技术手段,搭建数字化资源平台——__“云上”思政大课堂。遴选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教育优质课程课例,上传平台实现思政云教研。
4、打造党、团、队思政课品牌项目。开展“阳光思政大课堂”书记项目,书记上好“思政第一课”,落实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建设的责任,把思政课建设融入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团委书记带头讲思政,开展“沙洲思政讲坛”活动,让学生思政课生动活泼。小学少先队员开展“港城思政故事会”活动,以寻访、实践、研学等方式了解国家、家乡历史,讲好中国故事,厚植学生爱国情感。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__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担任,聘请省、市名师组建专家指导组,由共同体牵头学校书记担任委员。市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专业指导、教师培训等工作,建立学术交流机制、教师研训机制和专项调研评价机制。
(二)强化工作考核
各共同体建立评价机制,采用项目责任制形式,推动本共同体教学、研究工作的扎实开展。各共同体每年年终向__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报告工作情况。开展思政课特色课堂、特色备课组、特色教研组、特色学校等系列特色评估活动。
(三)加强宣传总结
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组织开展“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依托“云上”思政大课堂,推动教研成果、学术资源、教育软件等共建共享。利用多种媒介,加强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做法、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一体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推荐访问: 实施方案 建设 思政 关于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怎么写 关于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怎么写4篇 关于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怎么写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