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读书分享10篇
知行合一读书分享篇1
王阳明是谁?百度一查不要紧,在历史上王阳明实在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角色,曾国藩、蒋介石是他的铁杆粉丝,都受了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从其哲学思想、政绩、军功、文学、书法等几个方面看称千古圣人一点不足奇。
于是我马上粗读了一点《传习录》,从中领略了心学的精髓竟然是心即理!凡事从心而定,天理自在人心!天理就是良知!良知与生俱来!知行合一致良知!我的妈呀,这些以前我怎么不知道!这么厉害的王阳明,怎么会在我50多岁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还妄称是读书人,丢人啊。很想了解王阳明这个人,得知度阴山所著《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正是最适合了解王阳明的,为了省钱,在网上听了一遍。很感兴趣还不过瘾,于是就到书店又买来纸质书看,其中内容完全颠覆我的认知了。
这本书用浅显、有趣的语言,讲述了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并把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作了重点介绍,从龙场悟道悟出心即理,到提出天理就是良知人人都有,到知行合一致良知三个阶段,层层深入把王阳明心学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听读的过程中,我始终有个感觉: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就是要唤醒人们心中被私欲蒙蔽的良知,用良知判断是非善恶、指导做人做事,从而让人生更有意义。
当今社会虽然有了巨大的科技进步,物质丰富金钱万能。但是人的灵魂却出了问题,道德滑坡,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关系外其他正常的伦理道德严重缺失。物欲横流、假货横行、为了个人私欲损公肥私坑蒙拐骗,人们的良知被蒙蔽了。当我读完《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内心波澜起伏,我的良知在哪里?我知道我的良知在心里,可是遇到社会中各种扭曲现象,我的心中同样会不平、不静、不忿、不服。我能感觉自己的良知,但却很少用良知指导做事的行动。知而未行只是未知,王阳明提出“事上练”,“知行合一”让我明白,光有良知是不够的,必须“知行合一”去做,即所谓“致良知”。当下,我们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已经无心静下来唤醒自己的良知,更不用说“知行合一”了。因此,就是要全党全国人民“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读了《知行合一王阳明》,我终于明白了《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的知是什么意思了,也知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是是什么意思了,同时,我也知道了知行本是一体,“知而未行只是未知”。也许,只有真正知行合一致良知,才能达到王阳明留给世上的最后一句真言“我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境界吧。
知行合一读书分享篇2
看了《知行合一王阳明》,方知“知行合一”的内涵,首先先了解王阳明,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司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是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水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凭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凭借知行合一的力量,王阳明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我们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
读了这本《知行合一王阳明》,才真正理解贵阳市委把“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贵阳城市精神加以培养其中的.内涵,是有着充分的学理依据。贵阳有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秀丽俊美,被称为“森林之城”,“避暑之都”,日前生存环境的严重持续破坏,令人深恶痛绝。作为贵阳人民的我们首先得热爱我们自己的家园,要有建设家园的热枕,要同心、协力、争先,遵从政府制度,宣扬阳明文化,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孩子到大人,人人做到保护环境,爱护卫生,提升自身素质、修养。我们的城市选择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就是选择了美好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全人类的未来,人天合一大生态,大易本是生态书,呼吁贵阳市民认真学习“知行合一,协力争先”做到大有所为,大有作为,为生态建设竭尽全力,我们每个人要努力实践“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城市精神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承担起建设文明的责任。
知行合一读书分享篇3
人心本无善恶之分,当你的心处于无善无恶之时,才是力量最强大的时候。就像我在工作中,会接触很多小孩子,每个人的本能反应都会喜欢特别懂事乖巧的小孩子,但是有时候我真的要被特别捣蛋的孩子给气到了,我想不到制服她的办法,束手无策时容易让自己心烦意乱,内心特别烦躁,但是我又不能发脾气,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我的良知告诉我,我可以解决问题的,只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要满足他们自己内心小世界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小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仅要用爱去教育她,更要感性中带点理性地去和她们相处,王阳明提出万物一体,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发自良知地去爱人,爱世界,爱天地万物。仁者爱人,更何况,小孩子的本性都是纯真的,有什么理由不多爱他们一点呢。
在适宜的时间做良知认为是最好的事,就足够了,变动不居,刚柔相易。
王阳明认为,七情唯有适当地表露出来,才能让你的心更为强大,由此不动心。?七情就是雷区,只有把雷在平时排除干净,当火来时才不会大爆炸。做到这点,也就恢复了活泼泼的心的本体。
程颐说“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出现悲观和乐观的态度,良知的指引会告诉你,悲观的念头是错误的,迎难而上后你会发现原来当初的困难其实根本就微不足道,只是需要在那刹那间,你要有勇气地去做出正确的抉择,搞定困难的关键点还是在自己的心中,只是看你求还是不求,只要你求,你的心能满足你所有的要求,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你懂得了良知的力量,你的良知会“格物的“意”,也就是“正”这个不好的念头,修身在正其“心”,心有良知,无所不知,修心在意其“诚”。
如果有人对你嗤之以鼻,息思虑,切勿动气,正好这是一个让自己内心强大的机会,锻炼心性,像这种清高又居功自傲的人,我们不趋之若鹜。就像书中所说的,所谓“自信”不是被动地坚信自己“问心无愧”,而是要把遇到的坎坷、磨难当作正面的东西,要把它当成是砥砺人、磨练人的东西。而且你应该感谢它,荣誉是从正面磨砺你,诽谤和侮辱是从反面磨砺你。
知行合一读书分享篇4
工作即修行。在其位,谋其政,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体现了这个人的本身的修养,你的工作状态体现了你的整体素质。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就好,贵和尚中,在工作中或许会碰到一些难题,完全可以通过“致良知”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事上练”,趋荣避耻,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使知荣知辱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
如《中庸》所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真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不然机会真的来到了你面前,你有能力抓住吗?所以,别把精力花在自怨自哀的时间上了,勿忘勿助地努力就好了。?致吾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天理。
本书中,其实我还挺喜欢第七章,讲了王阳明的心学命运,侧重于心学对众门徒的人生影响,及心学左派的源流,对中国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导作用,心学对日本的影响力更是巨大,体现在军事,经济管理上,影响了若干人等,再次赞叹了王阳明心学令人惊异的神奇力量。
正确的世界观,就要取消我们和外物的对立。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外物,让外物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去发展。和别人闹矛盾了,误会解开就行,不用耿耿于怀,遵循规律,因为如果和自己的想法对立起来,它主导了你的情绪,你不能控制情绪,自然会被情绪所控制,采取“前摄行为”,反过来控制局面,而不被局面所牵制。
生活中,如果和朋友发生了什么矛盾的话,只要误会解释清楚就好了,千万别太执着,退一步海阔天空,前几天跟闺密承认了一个错误,我说我做了一件我觉得对不起她的事情,但她却说,开玩笑,就这点小事能影响到我们的关系。那一刻我懵了,看来这几年的感情真不是盖的,哈哈,其实我一直没有她大方,正因为良知所发出来的“意”,指引我去及时承认了这个错误,我看重我们之间的友谊,为善去恶者格物也,只要你意诚了,自然会认识到知行合一的本意。把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铭记于心,认识到知行合一的本意,自然而然就悟到了自己的良知本体。所以朋友的相处之道,还是需要不断地事上练,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我也是跟自己的良知做了一番思想斗争才去承认错误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嗯真正的友谊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天长地久的。
知行合一读书分享篇5
王阳明是与孔子相提并论的人,专研理学、佛学、军事战术造福于人,传道授业解惑,解救苍生于危难之时,乃一代圣贤。
阳明先生从小对于一件事物专研的程度就是达到极致的,玩象棋玩得棋子被扔掉为止,射箭能百步穿杨,沙盘模拟能排兵布阵胜敌于棋盘之上,研习理学能有龙场悟道得出致良知的心学,上阵杀敌让匪寇闻风丧胆,在件件事情如此成功背后,不断坚持、不断练习是背后的驱动,而核心则是“境随心动,可为圣贤”的观念。
“去天理灭人欲”是朱子理学的精髓之处,讲的就是要严格恪守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物所左右。而王阳明在学习理学“格物致知”的理念时,在竹林革竹节的过程中,深深地对这一理念产生了怀疑。而后在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心学”此心即良知,以自己的良知去审视周边的一切事物,然后去实践,发现真理,这是阳明心学的精髓。
在军事领域,定倭寇、灭宁王,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从小的骑马射箭、追杀蒙古兵、夜宿大山之中、皆展示了他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心随境动,则为凡夫;境随心动,可为圣贤”这句话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心随境动,烦恼杂生,只有让境随心动,坚持自己想要的,不悔自己的良知,并且不断去实践,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人生才能尽量修得圆满。
知行合一读书分享篇6
工作即修行。在其位,谋其政,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体现了这个人的本身的修养,你的工作状态体现了你的整体素质。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就好,贵和尚中,在工作中或许会碰到一些难题,完全可以通过“致良知”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事上练”,趋荣避耻,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使知荣知辱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
如《中庸》所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真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不然机会真的来到了你面前,你有能力抓住吗?所以,别把精力花在自怨自哀的时间上了,勿忘勿助地努力就好了。?致吾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天理。
本书中,其实我还挺喜欢第七章,讲了王阳明的心学命运,侧重于心学对众门徒的人生影响,及心学左派的源流,对中国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导作用,心学对日本的影响力更是巨大,体现在军事,经济管理上,影响了若干人等,再次赞叹了王阳明心学令人惊异的神奇力量。
正确的世界观,就要取消我们和外物的对立。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外物,让外物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去发展。和别人闹矛盾了,误会解开就行,不用耿耿于怀,遵循规律,因为如果和自己的想法对立起来,它主导了你的情绪,你不能控制情绪,自然会被情绪所控制,采取“前摄行为”,反过来控制局面,而不被局面所牵制。
生活中,如果和朋友发生了什么矛盾的话,只要误会解释清楚就好了,千万别太执着,退一步海阔天空,前几天跟闺密承认了一个错误,我说我做了一件我觉得对不起她的事情,但她却说,开玩笑,就这点小事能影响到我们的关系。那一刻我懵了,看来这几年的感情真不是盖的,哈哈,其实我一直没有她大方,正因为良知所发出来的“意”,指引我去及时承认了这个错误,我看重我们之间的友谊,为善去恶者格物也,只要你意诚了,自然会认识到知行合一的本意。把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铭记于心,认识到知行合一的本意,自然而然就悟到了自己的良知本体。所以朋友的相处之道,还是需要不断地事上练,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我也是跟自己的良知做了一番思想斗争才去承认错误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嗯真正的友谊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天长地久的。
知行合一读书分享篇7
王阳明是与孔子相提并论的人,专研理学、佛学、军事战术造福于人,传道授业解惑,解救苍生于危难之时,乃一代圣贤。
阳明先生从小对于一件事物专研的程度就是达到极致的,玩象棋玩得棋子被扔掉为止,射箭能百步穿杨,沙盘模拟能排兵布阵胜敌于棋盘之上,研习理学能有龙场悟道得出致良知的心学,上阵杀敌让匪寇闻风丧胆,在件件事情如此成功背后,不断坚持、不断练习是背后的驱动,而核心则是“境随心动,可为圣贤”的观念。
“去天理灭人欲”是朱子理学的精髓之处,讲的就是要严格恪守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物所左右。而王阳明在学习理学“格物致知”的理念时,在竹林革竹节的过程中,深深地对这一理念产生了怀疑。而后在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心学”此心即良知,以自己的良知去审视周边的一切事物,然后去实践,发现真理,这是阳明心学的精髓。
在军事领域,定倭寇、灭宁王,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从小的骑马射箭、追杀蒙古兵、夜宿大山之中、皆展示了他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心随境动,则为凡夫;境随心动,可为圣贤”这句话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心随境动,烦恼杂生,只有让境随心动,坚持自己想要的,不悔自己的良知,并且不断去实践,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人生才能尽量修得圆满。
知行合一读书分享篇8
人心本无善恶之分,当你的心处于无善无恶之时,才是力量最强大的时候。就像我在工作中,会接触很多小孩子,每个人的本能反应都会喜欢特别懂事乖巧的小孩子,但是有时候我真的要被特别捣蛋的孩子给气到了,我想不到制服她的办法,束手无策时容易让自己心烦意乱,内心特别烦躁,但是我又不能发脾气,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我的良知告诉我,我可以解决问题的,只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要满足他们自己内心小世界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小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仅要用爱去教育她,更要感性中带点理性地去和她们相处,王阳明提出万物一体,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发自良知地去爱人,爱世界,爱天地万物。仁者爱人,更何况,小孩子的本性都是纯真的,有什么理由不多爱他们一点呢。
在适宜的时间做良知认为是最好的事,就足够了,变动不居,刚柔相易。
王阳明认为,七情唯有适当地表露出来,才能让你的心更为强大,由此不动心。?七情就是雷区,只有把雷在平时排除干净,当火来时才不会大爆炸。做到这点,也就恢复了活泼泼的心的本体。
程颐说“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出现悲观和乐观的态度,良知的指引会告诉你,悲观的念头是错误的,迎难而上后你会发现原来当初的困难其实根本就微不足道,只是需要在那刹那间,你要有勇气地去做出正确的抉择,搞定困难的关键点还是在自己的心中,只是看你求还是不求,只要你求,你的心能满足你所有的要求,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你懂得了良知的力量,你的良知会“格物的“意”,也就是“正”这个不好的念头,修身在正其“心”,心有良知,无所不知,修心在意其“诚”。
如果有人对你嗤之以鼻,息思虑,切勿动气,正好这是一个让自己内心强大的机会,锻炼心性,像这种清高又居功自傲的人,我们不趋之若鹜。就像书中所说的,所谓“自信”不是被动地坚信自己“问心无愧”,而是要把遇到的坎坷、磨难当作正面的东西,要把它当成是砥砺人、磨练人的东西。而且你应该感谢它,荣誉是从正面磨砺你,诽谤和侮辱是从反面磨砺你。
知行合一读书分享篇9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是北宋张横渠说的,这些事是明朝王阳明做的。王阳明龙场悟“道”,开创“心学”,提出“知行合一”,终生“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中,可悟出干部的养成之道。
干部须在心上净,方安得心,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事事从心中良知而为,不他虑,事事可谐而良知日显。不忘初心,不负初心,勿他顾。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有“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的觉悟,必须有“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的认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心净无杂念,心静无杂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心为民,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干部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行亦果,坐亦果”。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为官做事,绝大多先立志而后行,以致说多做少,最终落空。知行合一是味良剂,知不弃行,行不离思,慎思之,笃行之。干部尤其年轻干部应争取更多磨练机会,将脱贫攻坚、招商引资、项目拆迁、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作为炼炉,磨练心智,提高能力,理论认知与实践水平齐头并进,做知行合一优秀干部。
干部须在苦中成,方站得稳,方能“劳亦成,逸亦成”。“知痛,知寒,知饥,然后自然会避痛,御寒,果腹,”这便是知行合一。干部须吃得苦,低得身,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红军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始终保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不怕苦累,站稳脚跟,不断前行,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岗位上艰苦奋斗,永不言弃,做攻坚克难拔尖干部。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干部须永葆为民之心,与民同乐亦与民同忧,初心不改、矢志奋斗,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知行合一读书分享篇10
工作即修行。在其位,谋其政,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体现了这个人的本身的修养,你的工作状态体现了你的整体素质。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就好,贵和尚中,在工作中或许会碰到一些难题,完全可以通过“致良知”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事上练”,趋荣避耻,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使知荣知辱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
如《中庸》所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真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不然机会真的来到了你面前,你有能力抓住吗?所以,别把精力花在自怨自哀的时间上了,勿忘勿助地努力就好了。?致吾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天理。
本书中,其实我还挺喜欢第七章,讲了王阳明的心学命运,侧重于心学对众门徒的人生影响,及心学左派的源流,对中国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导作用,心学对日本的影响力更是巨大,体现在军事,经济管理上,影响了若干人等,再次赞叹了王阳明心学令人惊异的神奇力量。
正确的世界观,就要取消我们和外物的对立。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外物,让外物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去发展。和别人闹矛盾了,误会解开就行,不用耿耿于怀,遵循规律,因为如果和自己的想法对立起来,它主导了你的情绪,你不能控制情绪,自然会被情绪所控制,采取“前摄行为”,反过来控制局面,而不被局面所牵制。
生活中,如果和朋友发生了什么矛盾的话,只要误会解释清楚就好了,千万别太执着,退一步海阔天空,前几天跟闺密承认了一个错误,我说我做了一件我觉得对不起她的事情,但她却说,开玩笑,就这点小事能影响到我们的关系。那一刻我懵了,看来这几年的感情真不是盖的,哈哈,其实我一直没有她大方,正因为良知所发出来的“意”,指引我去及时承认了这个错误,我看重我们之间的友谊,为善去恶者格物也,只要你意诚了,自然会认识到知行合一的本意。把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铭记于心,认识到知行合一的本意,自然而然就悟到了自己的良知本体。所以朋友的相处之道,还是需要不断地事上练,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我也是跟自己的良知做了一番思想斗争才去承认错误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嗯真正的友谊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天长地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