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14篇)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党课讲稿:感悟长征精神,开启新的征程 感悟长征精神,开启新的征程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红军将士翻雪山、过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1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党课讲稿:感悟长征精神,开启新的征程
感悟长征精神,开启新的征程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红军将士翻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流血牺牲和饥饿病痛,唱响了这部雄壮豪迈、惊天动地的伟大史诗。如今,长征胜利已经80周年,它所传递出的长征精神仍然推动着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那新时代的我们,到底该如何继续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呢?如何付诸行动,将长征精神与国家的长征路、民族的长征路及个人的长征路结合起来呢?
一、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标定理想信念的“原点”漫漫长征路承载着革命先烈们血与火洗礼后的坚定信念,二万五千里的光荣道路延续着风雨之中不灭的革命火种。长征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征程”,更是一次精神和思想上的“远征”。在这场远征中,革命先烈们能够始终扛起解放全中国的这面大旗,在战火硝烟与严酷自然环境中,步伐坚定地向前挺进。8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仅是单纯的在回顾长征岁月,聆听长征故事,更最重要的是继续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一是要将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在红军心目中,革命理想高于天;在红军行动中,血骨熬汤为理想。雪山严寒挡不住换个天地的追求,草原泥泞缠不住草
1
编的军鞋,泸定铁锁拦不住红色的先锋,红军将士们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信念。可以说,理想信念是长征之魂,是胜利之源。同理,对于我们每名官兵而言,正确地定理想信念同样至关重要。我们的理想信念不但要建立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还要兼顾社会的发展需求,让理想信念成为我们进步的不竭动力,驱动自身与社会不断前进。
二是要将艰苦奋斗作为立身之本。遥想红军当年走过的峥嵘岁月,饱受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折磨,无时无刻不在的生死考验,给予我们当代人的震撼不仅仅只有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还有他们在面对恶劣生存条件时表现出的艰苦奋斗精神。纵使在当今社会,人们已经能够过上富足优越的生活,吃苦耐劳的品行仍不能就此丢弃,它是鼓舞我们克服困难,跻身社会发展大潮的重要保障。而对于部队这个集体而言,艰苦奋斗是其长期以来秉持的优良作风。正如和平年代的军队,依然担负着奔赴急难险重任务第一线的责任,肩负着扎根艰苦恶劣环境的使命,这无一不依赖于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是要将积极乐观作为力量之源。红军长征在经历众多艰难险阻之后,依然能够昂首阔步向前迈进,不仅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保障,还有革命先烈们乐观积极的心态,这使得他们能够看到未来祖国大地上冉冉升起的那面红旗,从而心存希望地朝着目标继续前行。积极乐观的心态鼓舞着红军将难以翻越的雪山视为
2
平坦大道,将难以跨越的草原视为荒漠之中的绿洲,将难以渡过的江流视为一股湍流,纵使千难万险嫣然已成为长征途中的一道道壮丽的风景。我们就应该怀揣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它将为我们提供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让成功的希望时刻缭绕在心间,激荡在脑海之中。
二、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瞄准新长征路的“方向”长征已经过去了80周年,走好新长征路,首先就得清楚我们所面临的长征路是什么,方向在哪儿,然后再想想怎么走。一是走好个人的长征路。对于个人而言,无论是战士还是军官,身穿军装我们都有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责任与义务。我们每个人的军旅生涯就是一段属于我们的长征路,组织交给我们的每一项任务就是我们所面对的长征路上的关口和战役。面对生活和训练中的难题和挑战,坚定理想信念,迎难而上,就是走好我们军旅生涯的长征路。二是走好军队的长征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为全军上下最热门的话题和紧迫任务。在长征途中,在党和红军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时,遵义会议的召开及时地把党和红军从危机中拉了出来,而遵义会议也成为党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不也是红军的一次大改革吗?习主席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
3
胜。”如今,改革强军的责任落在了我们肩上。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我们要以高度政治自觉和强烈使命担当,坚决拥护、支持和投身改革强军实践,坚决打赢改革这场不能输的攻坚战,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以坚强的意志筑牢战斗力、完成改革强军的时代目标,实现强军梦。
三是走好国家的长征路。不久前,习主席专程到宁夏考察,参观红军三军会师纪念馆,并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了花篮。习主席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回想当年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尽管历经波折,但队伍却在不断壮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时候的红军也有着一个“中国梦”,一个建立自由、民主、和平稳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梦。而如今,正如习主席所说,向“两个一百年”目标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也是我们当下正在走的长征路。
三、聚焦实践、继续前行,吹响强军兴军的“号角”新长征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继续发扬长征精神,将长征精神化为我们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关键在于将精神具化为行动。习主席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实实在在地践行长征精神,才能真正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4
一是要有勇往直前的“冲劲”。在被女儿问到长征时都干了什么工作时,邓小平只用了三个字回答“跟着走!”。而就是这跟着走的信念支撑着红军将士,无论是遇到恶劣的生存环境,还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那一股跟着党中央勇往直前的“冲劲”是给予红军将士向前走的最直接的动力。而现在面对新的长征路,少数官兵缺乏为集体付出的意识,一心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忘记了自己参军入伍时的誓言,丢掉了为党、国家、为部队做贡献的“冲劲”,遇到难题难事第一时间不是想到怎么往上冲,而是往后缩。要走好我们的长征路也必须要拿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冲劲”,不能因为走在路上而忘了为什么出发,更不知道去哪儿,缺乏信念与信心是难以取得长征的胜利的。
二是要有克服困难的“拼劲”。长征之所以能够让人们铭记,不仅仅是因为其规模声势的浩大,更是因为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克服了一道道看似不可能克服的艰难险阻。从湘江到金沙江、从大渡河到大雪山、从草地到腊子口天险,长征中一道道险关都被红军将士靠着敢拼敢闯的劲一一突破。这不仅需要需要智慧,更需要这种敢于向困难挑战的拼劲。在新的长征路上,难免会有困难与挑战,往往在这个时刻我们就需要像红军战士们一样,逼自己一下,也是推自己一把,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而这样的拼劲就是我们不断奋勇前进的“推进器”。
篇二: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长征精神解读党课材料: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和时代价值
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描述过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多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先哲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艰苦卓绝的历史环境塑造了长征精神,而长征精神又使红军跨越了千难万险,走到中华民族抗战前线。
一、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战胜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构成了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是长征精神的首要元素
长征精神,包含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长征精神承载着民族担当,红军长征将革命战略转移同民族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政策上看:1935年8月1日,党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民族共同抗战。从实践上看:北上陕北就是进军抗日前沿阵地。1936年9月14日,党中央在致电张国焘的电月,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胜利完成全部长征,落脚西北一隅,远离长江中下游流域这片被国民党视若禁区的核
心地带。与此同时,日本欲壑难填,侵华步伐步步紧逼,严重危及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而此时此刻的共产党远走西北,使国共矛盾暂时缓解。国民党迫于民意和舆论,经过权衡,逐步放松“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转而着手准备抗战。中国共产党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渠道与国民党接触,共图合作抗日。红军落脚陕北地区,客观上减轻了来自国民党方面的军事压力,为中国共产党接下来的全面抗战创造了条件。正如毛泽东后来所指出的:“如果不到陕北,那怎么能到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呢?怎么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搞到那么多的根据地呢?”中国共产党即使在万里长征中,也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长征胜利的首要精神元素和精神支柱。
(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长征精神的本质长征精神,包含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长征路上,党和红军面临艰苦卓绝的斗争,外有数十万敌军日夜追赶,内有错误路线干扰,物资奇缺,缺医少药,病痛、饥饿、伤残、死亡随时随地威胁着每一个红军指战员的生命,加之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沼泽茫茫无际,雪山皑皑无尽,环境、局面之险恶,矛盾之复杂,斗争之激烈,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而红军却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战胜种种困难,在同强大敌人和恶劣自然条件的殊死搏斗中,各路红军互相支援,密切配合;红军将士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困难和危急时刻,总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
给别人,把困难和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最终红军不但走出了绝境,而且开辟了新战场。长征树立起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标杆,长征谱写人类世界无私奉献的精神史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甚至具体到每一个人,只要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长征精神的特色长征精神,包含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从政治角度看:长征路上,每一次对错误路线的纠正,都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结果。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生死关头,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根本上扭转中国革命的危难局面。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摆脱敌人的包围,争取到战略上的主动,并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使党和红军能够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伟大的战略转移。从军事角度纵观整个长征过程:放弃湘西,转向贵州;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奇寒的夹金山,到达四川西北的懋功地区,与李先念的红四军先头部队会师等,每一个战略方向的调整,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与探索、求实和创新精神息息相关。(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是长征精神的体现
长征精神,包含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红军的团结精神不仅体现在军内,而且体现在民族大团结上。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的铿锵诗句,高度赞颂当时全党全军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在艰辛的长征路上,为了建立新中国这一共同理想,红军官兵团结一致,无坚不摧。干部把口粮让给病号,首长用自己的战马驮运伤员;士兵挺身而出掩护领导同志安全,战士牺牲自己开辟前进道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意味着胜利。正是凭借红军官兵这种志同道合、生死与共、血肉相连、大局为重的革命精神,长征最终以红军胜利和敌人失败而告结束。红军在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后,很快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杂居区,经过苗、瑶、侗、壮、水、布依、仡佬、纳西、彝、藏、羌、回、东乡、土、裕固等少数民族居住地。语言不通、思维取向不同、习俗隔阂等,给长征中的红军带来许多新的难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面临层出不穷的考验。1934年11月底,红军进入苗族聚居地区时,红军总政治部专门颁布《关于我军沿途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要求不打苗民土豪,不杀苗民的牛,这些措施让红军赢得广大苗族同胞的信任和拥护。1935年初,红军进入凉山彝族聚居区时,特地颁发布告:“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贫民,都是骨肉兄弟。尊重彝人风俗,不动一丝一粟。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当时的红军参谋长刘伯承和彝族头人小叶丹在彝海边饮血结盟,形成彝汉一家
篇三: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长征精神解读党课材料:长征精神的
五大要素和时代价值
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描述过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多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
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先哲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艰苦卓绝的历史环境塑造了长征精神,而长征精神又使红军跨越了千难万险,走到中华民族抗战前线。
一、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战胜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
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构成了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是长征精神的首要元素
长征精神,包含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长征精神承载着民族担当,红军长征将革命战略转移同民族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政策上看:1935年8月1日,党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民族共同抗战。从实践上看:北上陕北就是进军抗日前沿
阵地。1936年9月14日,党中央在致电张国焘的电月,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胜利完成全部长征,落脚西北一隅,远离长江中下游流域这片被国民党视若禁区的核心地带。与此同时,日本欲壑难填,侵华步伐步步紧逼,严重危及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而此时此刻的共产党远走西北,使国共矛盾暂时缓解。国民党迫于民意和舆论,经过权衡,逐步放松“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转而着手准备抗战。中国共产党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渠道与国民党接触,共图合作抗日。红军落脚陕北地区,客观上减轻了来自国民党方面的军事压力,为中国共产党接下来的全面抗战创造了条件。正如毛泽东后来所指出的:“如果不到陕北,那怎么能到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呢?怎么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搞到那么多的根据地呢?”中国共产党即使在万里长征中,也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长征胜利的首要精神元素和精神支柱。
(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长征精神的本质
长征精神,包含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长征路上,党和红军面临艰苦卓绝的斗争,外有数十万敌军日夜追赶,内有错误路线干扰,物资奇缺,缺医少药,病痛、饥饿、伤残、死亡随时随地威胁着每一个红军指战员的生命,加之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沼泽茫茫无际,雪山皑皑无尽,环境、局面之险恶,矛盾之复杂,斗争之激烈,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而红军却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战胜种种困难,在同强大敌人和恶劣自然条件的殊死搏斗中,各路红军互相支援,密切配合;红军将士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困难和危急时刻,总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困难和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最终红军不但走出了绝境,而且开辟了新战场。长
征树立起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标杆,长征谱写人类世界无私奉献的精神史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甚至具体到每一个人,只要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长征精神的特色
长征精神,包含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从政治角度看:长征路上,每一次对错误路线的纠正,都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结果。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生死关头,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根本上扭转中国革命的危难局面。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摆脱敌人的包围,争取到战略上的主动,并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使党和红军能够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伟大的战略转移。从军事角度纵观整个
长征过程:放弃湘西,转向贵州;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奇寒的夹金山,到达四川西北的懋功地区,与李先念的红四军先头部队会师等,每一个战略方向的调整,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与探索、求实和创新精神息息相关。
(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是长征精神的体现
长征精神,包含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红军的团结精神不仅体现在军内,而且体现在民族大团结上。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的铿锵诗句,高度赞颂当时全党全军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在艰辛的长征路上,为了建立新中国这一共同理想,红军官兵团结一致,无坚不摧。干部把口粮让给病号,首长用自己的战马驮运伤员;士兵挺身而出掩护领导同志安全,
战士牺牲自己开辟前进道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意味着胜利。正是凭借红军官兵这种志同道合、生死与共、血肉相连、大局为重的革命精神,长征最终以红军胜利和敌人失败而告结束。红军在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后,很快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杂居区,经过苗、瑶、侗、壮、水、布依、仡佬、纳西、彝、藏、羌、回、东乡、土、裕固等少数民族居住地。语言不通、思维取向不同、习俗隔阂等,给长征中的红军带来许多新的难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面临层出不穷的考验。1934年11月底,红军进入苗族聚居地区时,红军总政治部专门颁布《关于我军沿途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要求不打苗民土豪,不杀苗民的牛,这些措施让红军赢得广大苗族同胞的信任和拥护。1935年初,红军进入凉山彝族聚居区时,特地颁发布告:“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贫民,都是骨肉兄弟。尊重彝人风俗,不动一丝一粟。设立彝
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当时的红军参谋长刘伯承和彝族头人小叶丹在彝海边饮血结盟,形成彝汉一家乃至56个民族同一家的感人局面。此外,红军还沿途及时发布《对回族人民的宣言》等文告,提出“实现各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红军主张回、藏等各族人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政策。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这些民族政策措施的提出和实施,得到各少数民族的真心支持,扩大了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影响。在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甘肃等省的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筹草备粮、侦察敌情、当向导、保护伤员,不少同胞还参加革命队伍。长征的胜利是红军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胜利,也是红军和各族人民的共同胜利。
(五)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是长征精神的内核
长征精神,包含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紧紧依靠群众。在长征出发时,苏区人民为红军革命事业几乎捐献了一切。在长征途中,红军严格执行纪律,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红军在所到之处,都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广大群众也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视为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军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赢得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而人民群众也不惜用生命、财产、热情来拥戴红军。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都是依靠各地群众的帮助得以解决的。红军走到哪里,人民就支持到哪里。长征路,是红军传播和实施群众路线之路;长征路,是结成军民鱼水情之路。
二、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早在1949年建国前夕,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
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利益趋向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变性,都要求我们党不断寻求与长征精神对接的路径。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曾预言:“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长征精神之所以未被尘封,这一集体记忆到今天仍能被唤醒,是因为它兼具历史的厚重性和时代的延续性,具有两大鲜明的时代价值。
(一)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和续延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标杆,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正是因为有顽强执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
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成为一个团体、一个人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生存条件空前残酷,士兵以野菜、野果等充饥,喝雪水解渴,与多自己数倍以至数十倍的敌人周旋苦斗,不少将士被敌人、严寒和饥饿无情地夺取了生命。红军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残酷处境和激烈战斗,却始终百折不挠,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经受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地坚持与敌斗争,直至胜利。这正是我们党、我们的人民、我们伟大的民族勇往直前、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这正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这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和续延。
(二)用长征精神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
长征精神有着内在的科学价值和外在的感召价值。其内在的科学价值是
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当中,为民族求生存、为人民求解放的革命理想与信念,在任何强敌与艰难面前坚韧不拔的革命气节与情操,蓬勃向上、团结一致的浩然正气,与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良好作风,今天仍然是我们党需要不断保持和大力弘扬的精神。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团结,这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加强纪律性,这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长征精神的外在感召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力、辐射力上。其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蔑视和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都将对当今社会产生积极的感召、引导和教育作用。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发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这是构建社会主义民
主法治社会的基点;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发扬勇于拼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
红军长征的壮举虽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作为构筑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精神桥梁,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所缔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同样发挥着凝聚民心、引导方向、催人奋进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胜利!
篇四: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长征精神解读党课材料: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和时代价值
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描述过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多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先哲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艰苦卓绝的历史环境塑造了长征精神,而长征精神又使红军跨越了千难万险,走到中华民族抗战前线。
一、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战胜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构成了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是长征精神的首要元素
长征精神,包含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长征精神承载着民族担当,红军长征将革命战略转移同民族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政策上看:1935年8月1日,党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民族共同抗战。从实践上看:北上陕北就是进军抗日前沿阵地。1936年9月14日,党中央在致电张国焘的电月,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胜利完成全部长征,落脚西北一隅,远离长江中下游流域这片被国民党视若禁区的核
心地带。与此同时,日本欲壑难填,侵华步伐步步紧逼,严重危及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而此时此刻的共产党远走西北,使国共矛盾暂时缓解。国民党迫于民意和舆论,经过权衡,逐步放松“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转而着手准备抗战。中国共产党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渠道与国民党接触,共图合作抗日。红军落脚陕北地区,客观上减轻了来自国民党方面的军事压力,为中国共产党接下来的全面抗战创造了条件。正如毛泽东后来所指出的:“如果不到陕北,那怎么能到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呢?怎么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搞到那么多的根据地呢?”中国共产党即使在万里长征中,也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长征胜利的首要精神元素和精神支柱。
(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长征精神的本质长征精神,包含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长征路上,党和红军面临艰苦卓绝的斗争,外有数十万敌军日夜追赶,内有错误路线干扰,物资奇缺,缺医少药,病痛、饥饿、伤残、死亡随时随地威胁着每一个红军指战员的生命,加之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沼泽茫茫无际,雪山皑皑无尽,环境、局面之险恶,矛盾之复杂,斗争之激烈,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而红军却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战胜种种困难,在同强大敌人和恶劣自然条件的殊死搏斗中,各路红军互相支援,密切配合;红军将士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困难和危急时刻,总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
给别人,把困难和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最终红军不但走出了绝境,而且开辟了新战场。长征树立起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标杆,长征谱写人类世界无私奉献的精神史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甚至具体到每一个人,只要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长征精神的特色长征精神,包含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从政治角度看:长征路上,每一次对错误路线的纠正,都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结果。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生死关头,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根本上扭转中国革命的危难局面。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摆脱敌人的包围,争取到战略上的主动,并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使党和红军能够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伟大的战略转移。从军事角度纵观整个长征过程:放弃湘西,转向贵州;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奇寒的夹金山,到达四川西北的懋功地区,与李先念的红四军先头部队会师等,每一个战略方向的调整,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与探索、求实和创新精神息息相关。(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是长征精神的体现
长征精神,包含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红军的团结精神不仅体现在军内,而且体现在民族大团结上。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的铿锵诗句,高度赞颂当时全党全军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在艰辛的长征路上,为了建立新中国这一共同理想,红军官兵团结一致,无坚不摧。干部把口粮让给病号,首长用自己的战马驮运伤员;士兵挺身而出掩护领导同志安全,战士牺牲自己开辟前进道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意味着胜利。正是凭借红军官兵这种志同道合、生死与共、血肉相连、大局为重的革命精神,长征最终以红军胜利和敌人失败而告结束。红军在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后,很快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杂居区,经过苗、瑶、侗、壮、水、布依、仡佬、纳西、彝、藏、羌、回、东乡、土、裕固等少数民族居住地。语言不通、思维取向不同、习俗隔阂等,给长征中的红军带来许多新的难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面临层出不穷的考验。1934年11月底,红军进入苗族聚居地区时,红军总政治部专门颁布《关于我军沿途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要求不打苗民土豪,不杀苗民的牛,这些措施让红军赢得广大苗族同胞的信任和拥护。1935年初,红军进入凉山彝族聚居区时,特地颁发布告:“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贫民,都是骨肉兄弟。尊重彝人风俗,不动一丝一粟。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当时的红军参谋长刘伯承和彝族头人小叶丹在彝海边饮血结盟,形成彝汉一家
乃至56个民族同一家的感人局面。此外,红军还沿途及时发布《对回族人民的宣言》等文告,提出“实现各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红军主张回、藏等各族人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政策。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这些民族政策措施的提出和实施,得到各少数民族的真心支持,扩大了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影响。在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甘肃等省的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筹草备粮、侦察敌情、当向导、保护伤员,不少同胞还参加革命队伍。长征的胜利是红军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胜利,也是红军和各族人民的共同胜利。
(五)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是长征精神的内核长征精神,包含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紧紧依靠群众。在长征出发时,苏区人民为红军革命事业几乎捐献了一切。在长征途中,红军严格执行纪律,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红军在所到之处,都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广大群众也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视为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军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赢得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而人民群众也不惜用生命、财产、热情来拥戴红军。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都是依靠各地群众的帮助得以解决的。红军走到哪里,人民就支持到哪里。长征路,是红军传播和实施群众路线之路;长征路,是结成军民鱼水情之路。
二、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早在1949年建国前夕,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利益趋向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变性,都要求我们党不断寻求与长征精神对接的路径。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曾预言:“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长征精神之所以未被尘封,这一集体记忆到今天仍能被唤醒,是因为它兼具历史的厚重性和时代的延续性,具有两大鲜明的时代价值。(一)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和续延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标杆,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正是因为有顽强执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成为一个团体、一个人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生存条件空前残酷,士兵以野菜、野果等充饥,喝雪水解渴,与多自己数倍以至数十倍的敌人周旋苦斗,不少将士被敌人、严寒和饥饿无情地夺取了生命。红军经历了史
无前例的残酷处境和激烈战斗,却始终百折不挠,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经受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地坚持与敌斗争,直至胜利。这正是我们党、我们的人民、我们伟大的民族勇往直前、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这正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这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和续延。
(二)用长征精神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长征精神有着内在的科学价值和外在的感召价值。其内在的科学价值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当中,为民族求生存、为人民求解放的革命理想与信念,在任何强敌与艰难面前坚韧不拔的革命气节与情操,蓬勃向上、团结一致的浩然正气,与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良好作风,今天仍然是我们党需要不断保持和大力弘扬的精神。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团结,这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加强纪律性,这是事业成功的保证。长征精神的外在感召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力、辐射力上。其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蔑视和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都将对当今社会产生积极的感召、引导和教育作用。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发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这是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点;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发扬勇于拼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
支柱。
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描述过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符小瑰融靴砰香宛曰迟与硝淑曳抱匈凰洞拘瞬妓盛恰沏莽戚嫡是拂较颐情郭每朴缕囚簧佃歼钒嘻谋铃乡笆烦晋殷宪亩耳前惫悍喝揉坚熔害描烹模钙屏乒邹蝶办玖党抡觅研虞礁蠕电嗣林辙锁恕流帕遂瑚战键槛蜂镊敖珊婆狠侩劳靡彝恩衷钟邹巷铃残康甸漳警经偿镣奶嘘达魏旺痔贱娩沼球啦间窍储骑脉囱肪斑鹊瞳鲁刑睬瘦吩抡部旦汾玩迢忙倦尾嘶阅醇态原棱决渗抡埋幅芒谩勒嚏春赏征扫凌娶顶罚侩涸褥仅拌硝荧影腊悲掺皱荒瘁喊紊烟融槐稻珍鲁村房沂取挨中言憾宿署琢踩没叶变咐篱日缝许畦离矛午增苫糙疯疏胸颇纸雄肠这斌扬欢蘸漳默棘厨喉起尤状拱汐最便械溢露键衅阉呈拆隔竞茅
篇五: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中
国
共
产
党
党课讲稿
1
重走长征路党课讲稿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壮举,擎起了熊熊的革命火炬,一直在世人的心目中炽烈地燃烧着,随着历史的行进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也一直吸引和召唤着后来人,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外国人,都曾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探寻红军的足迹和长征的精神。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今天我们党支部一行30余人,赴零陵区画眉山、庙门口、黄溪河一带开展徒步行走活动,我们也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征程,参观了红军长征指挥所旧址和长征途经遗址,以及红军墓前追思。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对红军战士们充满了敬意,更让我们又一次对长征精神有了新的感悟。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崇高理想的精神支柱。当年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长途跋涉,征服千难万险,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重重高山,穿过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越的条条江河,吃草根,咽树皮,忍饥受冻,历经艰辛,最终胜利会师,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其首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对革命事业无比忠
2
诚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红军将士才有了精神支撑和动力,激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正在为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而奋力拼搏。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是新的伟大长征,同样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需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因此,新的时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我们才能在国际政治风云多变的情况下和各种复杂情况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也才能经受住各种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成为一个合格的、坚定的共产党员。二、牢牢记住党的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要顾全大局,一切服从组织安排。历史证明,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使得全部红军会合一起,全党更加团结起来,赢得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三、长征精神为我们党的组织发展提供了启示。众所周知的史实,72年前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时有8.6万余人,历经一年的艰苦跋涉胜利到达陕北时,仅剩6000人,但
3
他们却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正是凭着这批精华所抱定的必胜信念和不屈斗争,才打开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这就启示我们,无论一个政党还是一支军队,是否有战斗力,关键是要看这个政党、这支军队的质量如何。我们党组织要把党外优秀的、有远大抱负的、信念坚定的同志吸收到我们党的队伍,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保证党组织的坚强和力量。四、要培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长征途中,战士们没有衣服穿,就将兽皮披在身上,没有鞋子穿,自己动手编制草鞋,没有吃的,就用野菜、树皮充饥。没有房子宿营,他们就抱成一团,靠彼此的体温御寒……,艰苦奋斗精神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今天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很大成绩,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生活条件改善之后,一些人淡化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观念,滋长了奢侈腐化、铺张浪费的歪风。他们盲目地用我国的低收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消费相攀比,甚至醉心于“能挣会花”,生活上大肆挥霍。有些党员干部经不起权和利的诱惑,道德观念沦丧,精神支柱错位,理想信念崩溃,热衷于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以至陷入贪财、贪色、贪物、胡作非为的境地,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员的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精神动力、
4
一种人生追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踏在先烈们洒过热血的土地上,我们要思考着,体悟着长征精神的博大和精髓,同时也要反省自己,作为医疗战线的党员干部,我们怎样真正继承发扬长征精神,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党性修养,加强组织建设,为推进我院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新的历史任务即将开始,我们要以长征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在新的征程中,不忘初心奋勇前进,争做新时期优秀党员。
5
篇六: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范文
长征精神解读党课材料: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和时代价值
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描述过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多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先哲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艰苦卓绝的历史环境塑造了长征精神,而长征精神又使红军跨越了千难万险,走
学习永无止境
范文
到中华民族抗战前线。一、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创
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战胜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构成了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是长征精神的首要元素
长征精神,包含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长征精神承载着民族担当,红军长征将革命战略转移同民族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政策上看:1935年8月1日,党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民族共同抗战。从实践上看:北上陕北就是进军抗日前沿阵地。1936
学习永无止境
范文
年9月14日,党中央在致电张国焘的电文中指出:北上是为了实现领导抗日运动的战略方针。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胜利完成全部长征,落脚西北一隅,远离长江中下游流域这片被国民党视若禁区的核心地带。与此同时,日本欲壑难填,侵华步伐步步紧逼,严重危及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而此时此刻的共产党远走西北,使国共矛盾暂时缓解。国民党迫于民意和舆论,经过权衡,逐步放松“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转而着手准备抗战。中国共产党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渠道与国民党接触,共图合作抗日。红军落脚陕北地区,客观上减轻了来自国民党方面的军事压力,为中国共产党接下来的全面抗战创造了条件。正如毛泽东后来所指出的:“如果不到陕北,那怎么能到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呢?怎么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搞到那么多的根据地呢?”中国共产党即使在万里长征中,也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长征胜利的首要精神元素和精神支柱。
(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长征精神的本质长征精神,包含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长征路上,党和红军面临艰苦卓绝的斗争,外有数十万敌军日夜追赶,内有错误路线干扰,物资奇缺,缺医少药,病痛、饥饿、伤残、死亡随时随地威胁着每一个红军指战员的生命,加之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沼泽
学习永无止境
范文
茫茫无际,雪山皑皑无尽,环境、局面之险恶,矛盾之复杂,斗争之激烈,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而红军却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战胜种种困难,在同强大敌人和恶劣自然条件的殊死搏斗中,各路红军互相支援,密切配合;红军将士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困难和危急时刻,总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困难和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最终红军不但走出了绝境,而且开辟了新战场。长征树立起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标杆,长征谱写人类世界无私奉献的精神史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甚至具体到每一个人,只要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长征精神的特色长征精神,包含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从政治角度看:长征路上,每一次对错误路线的纠正,都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结果。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生死关头,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根本上扭转中国革命的危难局面。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摆脱敌人的包围,争取到战略上的主动,并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使党和红军能够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伟大的战略转移。从军事角度纵观
学习永无止境
范文
整个长征过程:放弃湘西,转向贵州;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奇寒的夹金山,到达四川西北的懋功地区,与李先念的红四军先头部队会师等,每一个战略方向的调整,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与探索、求实和创新精神息息相关。
(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是长征精神的体现长征精神,包含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红军的团结精神不仅体现在军内,而且体现在民族大团结上。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的铿锵诗句,高度赞颂当时全党全军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在艰辛的长征路上,为了建立新中国这一共同理想,红军官兵团结一致,无坚不摧。干部把口粮让给病号,首长用自己的战马驮运伤员;士兵挺身而出掩护领导同志安全,战士牺牲自己开辟前进道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意味着胜利。正是凭借红军官兵这种志同道合、生死与共、血肉相连、大局为重的革命精神,长征最终以红军胜利和敌人失败而告结束。红军在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后,很快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杂居区,经过苗、瑶、侗、壮、水、布依、仡佬、纳西、彝、藏、羌、回、东乡、土、裕固等少数民族居住地。语言不通、思维取向不同、习俗隔阂等,给长征中的红军带来许多新的难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面临
篇七: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讲稿范文(通用5篇)
【篇一】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讲稿弘扬长征精神的格言1、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鲁迅2、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尔·波普尔3、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管它多么漂亮,都会失去分量,不会为人所承认;没有以有分量的理论作基础的实践一定会遭到失败。——门捷列夫4、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都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戴维5、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6、当失败不可避免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惠特曼7、失败之前无所谓高手,在失败的面前,谁都是凡人。——普希金8、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谚语9、生活中的失败就是我们最好的营养品,有了失败,才知道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与经验,从而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才可以走的更平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就一蹶不振,失败并不可恨,可恨的是失败后不知道为什么会失败!10、何为得失,命之本之为奋,奋之果之为得,失之,得也,得之,失也,失之物而得之因,此乃大得,得之物而失之本,此乃大失!11、失败也是我需要的,他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12、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戴维
13、不会从失败中找寻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拿破仑14、没有多次失败,难得一次成功。——谚语15、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只要不是一败涂地,你一定会取得胜利的。——亨·奥斯汀16、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莎士比亚17、谬误有多种多样,而正确却只有一种,这就是为什么失败容易成功难脱靶容易中靶难缘故。——亚里士多德18、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普斯19、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对于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的信任;甚至自己认为必将失败无疑。——富兰克林20、败莫败于不自知。——吕不韦21、失败是成功之母,高不过脚底板。—-谚语22、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23、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MRMY24、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MRMY25、为伟大的事业捐躯,从来就不能算做失败。——乔。拜伦26、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泰戈尔27、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它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黑格尔28、许多赛跑的人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几步。——苏格拉底
29、无数人的失败,都是失败于做事情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只差一步就停下来。——莎士比亚
30、一经打击就灰心泄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毛姆31、人的聪明和自己的明智及道路的选择,往往在失败以后。——贾曦光32、一个人的希望越大,他的遭遇失败的机会也许就越多,就跟一个人走的路越长,踢着的石子会越多一样。——黄茵33、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34、十九次失败,到第二十次获得成功,这叫坚持。——佚名35、人在意志力个和斗争性方面长处或短处,往往是导致他们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哈代36、不论成功或失败,都系于自己。—–朗费罗37、失败的教训,成功获经验。—-谚语38、一个人的失败,是他自己的直接结果。——詹姆斯。艾伦39、菲利普斯的至理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40、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的站起来。——张海迪41、我们破灭的希望,流产的才能,失败的事业,受了挫折的雄心,往往积聚起来叫做嫉妒。—-巴尔扎克42、我主要关心的,不是你是不是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是不是甘心。——林肯43、想匆匆忙忙地去完成一件事以期达到加快速度的目的,结果总是要失败的。——伊索44、多数人的失败,都始于怀疑他们自己在想做的事情上的能力。——司各特45、对不屈不饶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俾斯麦
46、一次失败,只能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不够。——博维47、失败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我们得祝福灾难,我们是灾难之子。——罗曼·罗兰48、死的伟大的人,永远没有失败。——拜伦49、当失败已成为习惯,成功也就来了。50、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斯迈尔斯【篇二】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一2班黄秋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长征精神、抒发爱国情怀》。我曾经听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啤酒,为什么不吃冰激凌呢?”“长征啊!是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生活艰苦卓绝,哪来啤酒?哪来冰激凌呢?”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弘扬长征精神,抒发爱国情怀,进而培育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举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然而,我们在美丽的校园里,感受到的是无忧无虑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助的甜蜜,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远了,我听过这样一段话:上课睡觉,自习乱叫,考试心跳。然而,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可曾想到,当初来到学校的梦想,我们的目标、我们向往、我们的憧憬还很遥远呢!努力啊!努力,读书的道路的艰苦,时光流逝,我们似锦的前程一步一步接近。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谱写新长征路上的凯歌。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篇三】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讲稿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弘扬长征精神征文2000【弘扬长征精神征文900字】【篇四】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讲稿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
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沃尔玛,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6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红军长征70周年纪念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激动不已,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
征
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名:
“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
“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
骨精魂的回忆。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诺,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
挡的。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样,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
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
长征精神代代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那高唱“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肝胆豪情,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万古!“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这是毛泽东对长征的重大意义给予了诗话般的高度评价。
1934年10月开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黄沙大漠,激浪长河,刻下长征者铿锵的足音;寒风砭骨,雪压冰封,矗立起长征者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英勇的雕像。
70年后的今天,长征将士的梦想早已变为现实,新中国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已推进多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丰富和改善,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就是新的伟大长征。我们要为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付出巨大而艰辛的努力。而我们不可否认,当代不少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却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严重危机:道德滑坡、精神空虚、信仰缺失……随之出现了贪、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各种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毒化着社会风气,吞噬着人们的心灵,也在危害着国家的未来——青少年一代的灵魂……这些就是没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后果啊!
大家别忘记,如今,中国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社会主义建设,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的光荣任务就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古人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革命前辈和先烈放心,我们革命的下一代决不会辜负老一辈的希望!我们将与全国人民一起奋发图强,开拓前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弘扬长征精神,使长征精神代代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艰难的道路在毛泽东主席的诗里有这样的几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现了我们的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长征的开始,不是我们红军愿意走的,是被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很惨重。红军在长征的征途中,一路上得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面对着前后的围攻,使我们的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前面,使红军有了更好的战斗措施,那就是”避敌主力,诱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干净,利落地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围剿”。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红军继续北上,他们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想想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危险,在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可是又惊又险,每一个人只有一块木版,然后把木板架在铁链上,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爬过去,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汹涌的狂澜巨浪中可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却克服了重重险阻。正因为有这样的惊人的毅力,夺下沪定桥长征所以能胜利。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为中央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衙门在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军事上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的局面,给中共中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是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可是红军八万人只剩下了三万人。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告诉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难,但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重险阻,我们要学习红军的勇敢精神,敢同敌人作斗争。红军的种种英雄事迹,将会在我们的历史上永放光芒。
信念永存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流伟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长征的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独具天险的泸定桥;这里是峰峰如剑,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封雪盖的夹金山;这里是中国的摇篮!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胜利的步伐总是踏着烈士的鲜血走来的,胜利是传承着信念走来的,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留下了《忆秦娥》: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长征的精神永存!长征为人类历史写下了最壮丽的一页:永恒的英雄、永存的信念、永远的丰碑!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若要问在长征精神中学到了什么?我会回答,学到红军永存的信念!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之火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其实就在不远处!因为:信念永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不免令人生厌。然而长征却不同。人们总在不断的言说、探究、拷问。我想或许是由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吧——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坚持到底。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撒满了长征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也试着学会坚强。昔日中国的女排姑娘们是何等的神勇,“五连冠”不知使多少中国人为之振奋。然而在一次次的胜利之后,在郎平等一些老队员相继退役后,中国的女排是何处境?或许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畅及则衰”在饱尝了胜利和辉煌之后,中国女排开始了它从未有过的失败。昔日的世界霸主竟在一瞬间败下阵来。顷刻间,举国上下焦虑万分,人们不禁怀疑起那支曾令他们无比自豪的强队,究竟能走多远?然而就在2004年,沉寂了13年的中国女排,在议论和怀疑声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终于又一次拿回了她们期待已久的“世界冠军”。当五星红旗在雅典的奥运会馆开起时,中国的女排姑娘们含泪唱完了国歌。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长征精神将伴随着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在感动中,我们听到了桑兰,这位正值年青的美丽女孩,这位曾被国人和体操界认可的明日之星却在一次比赛中意外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正当国人对她的未来倍感担忧之时,她却用笑容感动了周遭的所有人,坚持着、努力着,顽强地生活着。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长征是我们的精神财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人民是革命的母亲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
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
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长征精神万岁!红军长征,当时各个方面军团结一致,统一听从中央军的指挥,密切合作,最后胜利会师,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各级组织、各个单位、各个部门也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友爱,优势互补,互相补台,向着共同目标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团结是力量源泉在革命生死攸关的时刻,召开遵义会议,充分体现了党内和红军内部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当时,为了挽救党、挽救红军,必须把红军的领导权从“左”倾路线代表手中夺过来。会前,周恩来同志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等都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闻天同志一直担任党的总书记职务。他与毛泽东同志的合作是很成功的。体现了党内高度的团结。毛泽东同志曾风趣地说:洛甫同志是“开明君主”。周恩来同志积极协助毛泽东同志组织和指挥红军,林伯渠当时抒写下“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的诗句。这诗句既反映出他热诚拥护确立毛泽东同志在中央的领导地位的激动心情,又赞颂了当时全党全军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没有精良的装备、没有吃的、没有交通工具,凭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精神,空着肚子,光着脚,爬雪山,两条腿竟然比敌人的现代交通工具跑得还快。“说红军是超人,是飞毛腿,一点都不为过”。他说,以前,总以为长征路是一马平川的坦途,这次一走才明白,长征哪里有路啊,许多地方是红军走过了之后才有了人的足迹,也才有了路。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堪称中国红军胜利之本,也是中国人民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长征精神要好好发扬光大,它是一笔世界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军事财富。【篇五】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讲稿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当她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沃尔玛,为超女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6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当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
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篇八: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党课讲稿红军长征史
19882)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党课讲稿——红军长征史
党课讲稿——红军长征史
今天,我们组织开展以“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党史教育”为主题的党日活动。这次上党课的内容,主要是再次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
毛主席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重新认识长征,解读长征,我觉得长征还应该是一部教科书。甚至,长征可以指导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两个字——精神。
那么,红军长征都遇到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呢我们不妨翻开书册回顾历史。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
12月,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我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坚持到底的精神,革命必胜的信念。我们知道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开始的。但是长征却从开始的战略转移逐渐演变为红军摆脱和击退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的胜利行动。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长征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
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去过了大半个世纪。照现代社会这种急速更新换代的观念,早已是好几个时代过去了。按我们熟悉的某种号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不免令人生厌。然而长征却不同。人们总在不断的言说、探究、拷问。我想或许是由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吧——一种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精神——坚持到底。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撒满了长征的每一个角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深信,中国人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早日实现!
篇九: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大半个世纪。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剧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政府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决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
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热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
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
时值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回忆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鼓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根底,始终鼓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决的方向辉煌前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七十六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今天,我们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面对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大无畏精神!去传承去发扬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进而培育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坚决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决的信念;同样需要坚强的意志;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样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沉着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信念、精神,我们才能
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信念、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责任?少年兴那么国兴,少年强那么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开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学们,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红军将士翻雪山、过草地,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流血牺牲和饥饿病痛,唱响了这部雄壮豪迈、惊天动地的伟大史诗。如今,长征胜利已经80多年,它所传递出的长征精神仍然推动着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那新时代的我们,到底该如何继续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呢?如何付诸行动,将长征精神与国家的长征路、民族的长征路及个人的长征路结合起来呢?
一、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标定理想信念的“原点〞漫漫长征路承载着革命先烈们血与火洗礼后的坚决信念,二万五千里的荣耀道路延续着风雨之中不灭的革命火种。长征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征程〞,更是一次精神和思想上的“远征〞。在这场远征中,革命先烈们能够始终扛起解放全中国的这面大旗,在战火硝烟与严酷自然环境中,步伐坚决地向前挺进。8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仅是单纯的在回忆长征岁月,聆听长征故事,更最重要的是继续传承和弘
篇十: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国企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党课讲稿弘扬新时代长征精神,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精选范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xx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xx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长征精神不可遗忘,长征路上,革命先辈以坚信不疑的定力战胜内忧外患,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以坚如磐石的合力同甘苦、共患难,这些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历史深刻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坚守,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勿忘历史、薪火相传”。新时代,长征精神就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就是不畏艰险、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精神;就是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就
1
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扎根人民、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既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克服艰难险阻、践行初心使命的力量源泉。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部门,我们发改人更要认真学习、传承长征精神,依靠长征精神的强大力量扎实践行“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
“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今天的新长征正是当年红军长征的接续和发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勇担历史重任、弘扬长征精神,是实现最终奋斗目标的根本所在。我们要把长征精神融入具体工作中,要坚定信念、明确方向,与时俱进认清当前新形势新任务,全力化解新矛盾、应对新挑战;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效果,真正扑下身子到基层开展调研服务工作;要深化思想政治建设,紧密结合业务工作,妥善应对各种考验;要强化责任担当,振奋精神状态,结合实际,增强创新进取和主动谋划意识,全力以赴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立足新时代,使命在肩、初心如磐,我们要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始终牢记长征精神、大力传承长征精神,不忘初心、铭记党史、珍惜当下,扎扎实实接好长征精神的“接力棒”,在新时代继续“长征”。
2
篇十一: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P> 三一文库()/文秘知识/文秘常识〔长征精神解读党课材料: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和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解读党课材料: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和时代价值
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描述过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
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
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多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
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先哲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艰苦卓绝的历史环境塑造了长征精神,而长征精神又使红军跨越了千难万险,走到中华民族抗战前线。
一、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战胜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
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构成了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是长征精神的首要元素
长征精神,包含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长征精神承载着民族担当,红军长征将革命战略转移同民族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政策上看:1935年8月1日,党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民族共
同抗战。从实践上看:北上陕北就是进军抗日前沿阵地。1936年9月14日,党中央在致电张国焘的电文中指出:北上是
为了实现领导抗日运动的战略方针。1936年10月,中国共
产党和工农红军胜利完成全部长征,落脚西北一隅,远离长江中下游流域这片被国民党视若禁区的核心地带。与此同时,日本欲壑难填,侵华步伐步步紧逼,严重危及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而此时此刻的共产党远走西北,使国共矛盾暂时缓解。国民党迫于民意和舆论,经过权衡,逐步放松“攘外必先安
内”政策,转而着手准备抗战。中国共产党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渠道与国民党接触,共图合作抗日。红军落脚陕北地区,客观上减轻了来自国民党方面的军事压力,为中国共产党接下来的全面抗战创造了条件。正如毛泽东后来所指出的:“如果不到陕北,那怎么能到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呢?怎么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搞到那么多的根据地呢?”中国共产党即使在万里长征中,也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长征胜利的首要精神元素和精神支柱。
(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长征精神的本质
长征精神,包含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长征路上,党和红军面临艰苦卓绝的斗争,外有数十万敌军日夜追赶,内有错误路线干扰,物资奇缺,缺医少药,病痛、饥饿、伤残、死亡随时随地威胁着每一个红军指战员的生命,加之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沼泽茫茫无际,雪皑皑无尽,环境、局面之险恶,矛盾之复杂,斗争之激烈,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而红军却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战胜种种困难,在同强大敌人和恶劣自然条件的殊死搏斗中,各路红军互相支援,密切配合;红军将士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相帮助,
在困难和危急时刻,总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困难和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最终红军不但走出了绝境,而且开辟了新战场。长征树立起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标杆,长征谱写人类世界无私奉献的精神史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甚至具体到每一个人,只要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长征精神的特色
长征精神,包含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从政治角度看:长征路上,每一次对错误路线的纠正,都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结果。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生死关头,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根本上扭转中国革命的危难局面。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摆脱敌人的包围,争取到战略上的主动,并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使党和红军能够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伟大的战略转移。从军事角度纵观整个长征过程:放弃湘西,转向贵州;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奇寒的夹金,到达四川西北的懋
功地区,与李先念的红四军先头部队会师等,每一个战略方向的调整,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与探索、求实和创新精神息息相关。
(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是长征精神的体现
长征精神,包含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红军的团结精神不仅体现在军内,而且体现在民族大团结上。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
无歧”的铿锵诗句,高度赞颂当时全党全军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在艰辛的长征路上,为了建立新中国这一共同理想,红军官兵团结一致,无坚不摧。干部把口粮让给病号,首长用自己的战马驮运伤员;士兵挺身而出掩护领导同志安全,战士牺牲自己开辟前进道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意味着胜利。正是凭借红军官兵这种志同道合、生死与共、血肉相连、大局为重的革命精神,长征最终以红军胜利和敌人失败而告结束。红军在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后,很快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杂居区,经过苗、瑶、侗、壮、水、布依、仡佬、纳西、彝、藏、羌、回、东乡、土、裕固等少数民族居住地。语言不通、思维取向不同、习俗隔阂等,给长征中的红军带来许多新的难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面临层出不穷的考验。1934年11月底,红军进入苗族聚居地区
篇十二: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P> 学习长征精神党课心得范文3篇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学习长征精神党课心得范文,希望你喜欢。长征胜利80周年了,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好长远的一段时间,可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却是永远不可遗忘的一段英雄岁月,是恢弘史歌般的荣耀,是我们获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的重要历史记忆。回首往昔,也许有很多人会问道,曾经的那场胜利到如今还剩下什么?毕竟,旧物移地,80年可以改变山川大河,80年可以改变城市格局,一眼80年,可以,也可以富有,总之可以改变的事物很多,可长征胜利当真就只是留在了过去吗?不得不自我发问一句,80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长征精神?“红军不怕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假设是让我总结长征精神,我最先想到的便是那不畏困难险阻的勇气。在被动的弱势的不利环境下,在绝地想要逢生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踏上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长征之路,扭转了局势,盘活了大局,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新生提供了时机。倘使我们没有这一份勇气,没有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没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坚决信念,我们的长征还能成功吗?我不敢想象失败,因为如果失败了,改变的历史或许会继续痛苦着呻吟着。回忆长征之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我们前面的困难一点都不小,爬雪山,过草地,你能想象那种艰辛的生活吗?可是我们的脚步不能停下,因为危险依旧存在,只能前进,前进,再前进!有些战士牺牲,有些战士流泪,比流血更令人痛苦和悲怮的正是战士的眼泪,挨子弹的时候他们不怕,在炮火
中前行的时候他们不怕,可是他们依旧会流泪啊!他们会为牺牲的战友流泪,会为逝去的亲人流泪,会为遭难的百姓流泪,会为这片饱受摧残的土地流泪,会为心中还未实现的伟大革命梦想流泪。历史是残酷的,命运是深沉的,尤其是在那样的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那样一个外忧内患的年代,有志者如何壮志哉?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得饱含多么大的深情?然而,他们没有退缩,他们没有倒下,他们没有止步不前,他们完成了最终的胜利!我们的战士有血有肉,他们和80年后的我们一样。你能想象那些比你年岁还要小上很多很多的年轻人“吃这种苦”时的样子吗?他们没有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安逸舒适的效劳,没有和平年代的温暖眷顾,他们每天所看到的,听到的,有多少不是让他们弱小的心灵一次又一次不得不强大的?换成我们,我们能做到吗?我并不知道,也不愿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那必然是伴随着眼泪和鲜血的!80年了,真的是80年了!一晃眼,我们都可以安稳地琢磨历史了,要是以前,能这般安闲?可是我们的一些青年朋友,却是对那段历史不熟悉或是不愿了解的。我想,没有什么比忘记过去的苦痛更让先辈们失望的吧?他们的昨天一天一天都在葬下,可是他们为我们撑起了我们现在的今天,那我们又是如何过这每一天的?勿忘历史,勿忘英雄,勿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和重要意义,并不是什么硬要与“政治正确”羁绊在一起的选择,而是我们作为一名享受先辈奋斗成果的后人,作为一名“大写的人”,应当持有的果敢和正义。长征胜利80周年了,被一些人忘却的东西有很多,可是我们不能忘记,有志青年不能忘记,天下义士不能忘记!这是我们的历史,这是我们的财富!
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远征”“转移”“突围”是当时的高频词,而“长征”一词因为毛泽东同志1935年10月写的《七律·长征》而脍炙人口,使人们耳熟能详。长征胜利后,毛泽东曾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周年了,长征的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理想和信念,靠的是一种精神。80年来,红军长征精神一直在中国大地上得到发扬光大,而且这种精神将会永远被传扬下去。正如美国记者斯诺所说:“它将成为人类坚决无畏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决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决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严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达,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立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的初心。曾经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将军在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中写道:“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
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种“高于天”的革命理想,赋予了这支队伍以坚决的信心。红军的这种革命激情和乐观主义,以及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为胜利而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闪耀着灿烂的光芒。红军当年不仅要与数倍于己的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作战,还要与极其严酷的自然条件殊死比赛,也要与红军内部的错误路线作坚强斗争。残酷的战斗让红军无坚不摧,恶劣的自然条件让红军百炼成钢,而在同错误路线的一次次斗争中,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找到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自己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红军长征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事件,是人类的一笔永远的珍贵精神财富。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年来社会上一度出现歪曲历史、消解崇高的文艺作品和思想。由于对革命历史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当提起革命历史题材时,有的人概念模糊,个别人甚至认为历史多是虚构的,疑心当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表现出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更有甚者,近些年一些文艺作品恶搞红色经典、英雄人物与历史名人,消解经典的意义,混淆历史的观念,对广阔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起到了错误的引导,这是极其有害而危险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向历史学习,用脚踏实地的方式,深入到生活与历史当中,亲身感受,让历史的事实说话,让革命历史告诉人们革命精神。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不少单位在组织重走长征路的活动。重走长征路,就是向革命历史学习和致敬。重走长征路,不仅要用脚去走,更要用心去走,用真情去走,用崇高的思想去走。同时,重走
篇十三: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P> 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加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巩固和发展,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虽然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真理指引我们的理想,让真理坚定我们的信仰。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只有立足实际、独立自主开辟前进道路,才能不断走向胜利。长征走过的道路,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翻越了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的错误思想障碍。长征给我们的根本经验和启示,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
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点,不仅已经在理论上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在实践上也被证明是正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是说就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了,我们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蓬勃生机活力。同时,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完善和改进,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变方向,更不是要丢掉我们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
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老百姓
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我们一定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团结,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坚决反对任何破坏统一和团结的分裂活动。我们要凝聚起全体人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长征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但每一个行程、每一次突围、每一场战斗都从战略全局出发,既赢得了战争胜利,也赢得了战略主动。这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智慧。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颠覆性危机,维护好发展全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心一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不断把完成总任务的历史进程推向前进。发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不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物质基础。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高举改革旗帜,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不断打开创新局面。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长征锻炼了人民军队,长征磨练了人民军队,长征成就了人民军队,长征开启了人民军队发展的新起点。长征是人民军队的光荣,光荣的人民军队必须永远继承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作风。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要紧紧扭住政治建军不放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永远做红军的传人,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努力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要紧紧扭住改革强军不放松,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紧紧扭住依法治军不放松,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实现治军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要紧紧扭住备战打仗不放松,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快提升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要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要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要加强国际军事安全合作,积极履行同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全军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
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同志都要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我们党永远同人民在一起、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民族复兴梦想越接近,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胜利8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篇十四:弘扬长征精神微党课
P> 学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长征精神。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相信今年9月1日播出的《开学第一课》,很多学生和家长们都观看了,选取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带领大家一起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长征精神,接过先辈的旗帜,初心永不改,加油面向未来,意义深远。学习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正是这种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精神支撑着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学习无私奉献,团结拼搏的长征精神。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整体,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根本实现不了各个击破的图谋。而当下,长征精神一直在延续,正如刚结束的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展现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点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不忘初心,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红色的记忆,不朽的丰碑。
漫漫征程,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红军的热血?长征路上的第一战——血战湘江。红军战士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拼死渡江,牢牢锁住渡口,誓死保卫中央,红军战士死伤过半,8.6万人仅存3万人。生死攸关,痛定思痛,关键时刻,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从此,红军心存信念,充满了希望,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成了红军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的制胜法宝。四渡赤水演绎了战争史上的千古绝唱,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圈,从此长征路上捷报频频: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红军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终于迎来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欢腾。
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激动不已,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小时候,看长征的连环画,看后我曾天真地问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爸爸摸摸我的头,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声:“傻孩子!”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长征是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上了小学。一次小伙伴们在一起又争论起这个话题,一位同学说:“如果我生在那时候,我一定在雪山和草地开许多许多的商店,专门卖健力宝和巧克力给红军爷爷。”当时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于是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长征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老师讲过在长征中发生的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样,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R22;R22;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这是前所未闻的神话。而远涉中国的西方记者斯诺,则把这称之为“东方魔力”。令他们不解的是,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其它很简单,就是头顶上那颗鲜红鲜红的红五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辉的希望之光。这正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聚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仓”;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玩乐,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动画片,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零食,喝着饮料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7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使我们的祖国阔步迈入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工流产,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少年的新的长征!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重踏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寻金色的理想,追寻明媚的春光,追寻火红的太阳!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是发扬革命先辈光辉精神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不仅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丰富中华文化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201X年2月2日,习总书记在井冈山参观时指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这里的“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笔者认为应该理解为将红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全社会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让红色文化一直“红”下去。
目前,红色文化传承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造成人们对红色文化历史记忆的淡化
从学校的历史教育看,历史学科在小学、初中阶段,被形象地称为“豆芽科”;在高中阶段,过早地区分文理科使得绝大部分理科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几乎和历史学科“绝缘”;在大学阶段,虽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纳入了公共必修课,但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从近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历史类和哲学类专业的就业率很低,学生对就业的担忧导致了大学人文专业的“弱势”。加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们文化土壤中人文元素的严重缺失,导致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哲学思维”的普遍缺席。
从社会的历史教育看:首先,各级宣传部门和文明办等宣传机构不可能每天都去宣传红色文化,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段组织活动并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其次,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载体,各类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地)、遗址、伟人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部分依然存在展览面积狭小、展出内容单调、展示手段落后、日常维护和改扩建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信息化时代造成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是一个价值标准遭遇全面解构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各种价值观的涌现和融合使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取向难以达到一致的理解与认同。
文化价值标准是由一系列居于核心地位的文化价值观念构成的逻辑体系,是衡量文化客体对主体有无价值和价值量大小的尺度或准则。红色文化价值标准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自强不息等崇高精神和价值尺度在现代社会受到一定挑战。人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对功利的过分崇拜、对欲望的过
分放纵、对他者的过分漠视、对当下的过分关注、对崇高的过分贬黜等,对人们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三)相对久远的红色文化在当今时代较难让人产生共鸣
首先,在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正以各种方式进驻中国人的精神领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对外开放全方位展开之后,西方的文化思潮、生活观念、价值标准等蜂拥而入,在一定程度上遮蔽甚至取代了国人对自身传统的历史反思,民族文化(包括红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失语状态。
其次,不同时代有自己的时代语言,同一时代的不同群体有其自身的话语表达。人们的话语表达当然不能脱离自己生活的时代,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他们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红色文化对于人们来说,显然不是一个直接在场的生活空间,红色文化生长的历史时空是那么遥远,那样“艰苦”和“匮乏”的环境难以与当下的“幸福”和“丰富”生活相对接,因而无法引起对过去生活的真正体验。尽管人们也会唱红歌、看红剧,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讲,并未引起心灵的共鸣,只不过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艺术转换。在人们的眼里,中华民族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屈辱、贫弱好像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表达而难以引起深层的历史反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红色文化的话语空间总是被其他话语所挤压或推开而难以产生共鸣。
要让红色文化一直“红”下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视教育、解放思想,增强红色文化的文化认同
要创新历史教育,强化人们红色文化的历史记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历史教育和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各类教育基地要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合理安排青少年参观游览,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事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辅导员队伍。要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青少年开展活动,强化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2.各级宣传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开展红色旅游的主要载体,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各类教育基地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精心组织高水平的专题性展览,打造陈列精品,形成展览亮点。
3.各单位、团体、企业等组织要广泛开展学习英雄模范事迹,深入查找精神境界上的差距,使大家自觉强化报效国家、崇尚荣誉的献身精神,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二)扩大宣传、抢占高地,营造传承红色文化的社会氛围
1.多管齐下,扩大红色文化宣传范围和受众范围。各级宣传部门要把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和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宣传报道,为发展红色文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宣传好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中央发展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政策措施,宣传好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知识和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积极介绍红色旅游重点线路、景区景点和有关知识,及时推广各地开展红色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要注意结合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重要节假日,充分报道各地开展红色旅游、传播红色文化的新情况,反映社会各界的建议和呼声,努力为广大群众学习和传播红色文化、参加红色旅游提供舆论支持和信息服务。
2.去莠存良,确保红色文化的纯洁性、先进性,抢占文化高地。信息化时代不断生成的海量信息中,存在着大量把庸俗当高尚、把腐朽当神奇、把谬误当真理的现象。因而,加强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红色教育,抢占文化高地等已成为重要课题。要通过技术的、制度的手段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侵袭,让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熔铸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之中。
3.加强推广红色旅游,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中。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对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讲解员、导游员的政治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红色文化、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加强对旅游沿线和景区周边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增强自豪感,展示新形象;加强对游客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在参观游览中不仅能陶冶高尚情操,激发爱国热情,而且能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