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方案6篇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全面落实《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的实施,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本科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全面落实《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的实施,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本科教育教改,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刻认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加快推进和深化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与改革,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准确把握当前教育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抓住机遇超前布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强市、强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二、基本原则(一)立德树人,德才兼修牢固树立“三全育人”意识,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四个服务”育人导向,即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特色制度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方向和价值追求,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分类建设,特色推进加强顶层设计,紧紧围绕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分层分类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实践,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大胆尝试和创新,形成百花齐放、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工作局面。
(三)全员参与,示范带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开展育人工作,全面统筹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学校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推动建设多层次示范体系,总结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立足于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围绕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学校有特色、专业能示范、课课有思政、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二)具体目标聚焦“示范”,重点打造专业和课程,5年内,
达成以下目标:1.按照课程思政示范校标准开展建设。力争入围“全省建成
3-5个课程思政示范校”之列。结合学校区域实际,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坚持办学正确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努力建设成为省内具有一定影响的课程思政示范性高校。(牵头部门:发展规划处;责任部门:宣传部、发展规划处、人事处、教师工作处、教务处)
2.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本科专业为目标,以“四个新”“六卓越一拔尖”培养计划2.0为引领,将课程思政建设深度融入专业建设,各学院紧密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5年内按照每个学院建设1个示范专业的目标开展建设,力争1-2个专业入围“全省建成30个左右示范专业”之列。(牵头部门:教务处;责任部门:各学院、各教学部)
3.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足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合理提升课程高阶性、突出课程创新性、增加课程挑战度,构建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一体的高质量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年内按照每个学院建设1门示范课程的目标开展建设,力争2-5门课程入围“全省建成100门示范课程”之列。(牵头部门:教务处;责任部门:各学院、各教学部)
4.培育课程思政示范师资团队。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将课
程思政纳入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培育重要内容,培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师资团队5个左右,力争个别团队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牵头部门:教务处;责任部门:教师工作处、各学院、各教学部)
5.立项建设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围绕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调整,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10-15个,力争立项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2-5个。(牵头部门:教务处;责任部门:各学院、各教学部)
四、主要举措(一)以一流大学建设为导向,推进专业思政建设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牵头部门:宣传部;责任部门:各学院、各教学部、教务处、科研处、各研究中心)2.坚持特色建设,立足地方实际,结合学校定位,服务重大战略需求,积极主动融入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体现优势特色,提升发展水平,克服同质化倾向,准确定位,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办出学校特色,争创一流,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力争走在地方高校前列,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牵头部门:发展规划处;责任部门:各职能部门、教辅部门、各学院)
3.研究构建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示范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拟定建设指导意见,各学院制定建设方案,探索专业思政建设的内容、途径、方法及有效载体,推动形成专业思政建设的有效机制。各学院以教学系为单位,专业负责人组织开展专业思政教研教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专业教育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建设专业与思政有机结合的优质教学资源并高效利用。(牵头部门:教务处;责任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学院、各教学部)
篇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及《中共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委员会关于推进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落实教学环节的育人功能。为确保本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发挥专业教师为“主力军”、教学为“主战场”、课堂为“主渠道”的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与通识课程协同育人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建设目标
1
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立足区域社会需求,发挥行业优势,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有效融合到每门课程当中,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无课不思政,每学期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
三、工作基本要求
1.充分挖掘、激活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
所有教师均负有育人职责,每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各专业、各课程均要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建构”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学院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及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工程技术、实验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树立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精神追求。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心在院系。要加强学院党的领导,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学院各专业(教研室)要把课程思政的建设、改革和实施,作为实
2
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现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必须要求与重要内容,在组织开展专业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大纲修订、教师教育培训、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等工作中,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和责任。
2.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重点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新发展理念教育,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社会发展观和人生发展观。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并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
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把专业职业素养教育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职业道德、专业伦理、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
加强法治教育,在相关课程中渗透法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思维,坚定大学生的法治信念。
四、工作重点任务
1.创新并完善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关键在思政元素的高水准融入。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合理设计“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相关内容,把爱国情怀、法制意识、文化自信、社会责任、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经典案例和创新创业教育案例融入教学设计。
工程技术类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
4
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2.精准提升教学能力
组织专题辅导,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深入解读,加深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及原则等的理解。开展院系级专题讨论,以提高每位老师对加强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3.建设标杆课程、专业
制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价标准(课件教案、大纲、成果案例及学生反馈等),开展示范课程遴选活动,打造5门左右标杆课程,发挥引领作用。
4.促进教学团队建设
明确团队教师的选拔要求和育人责任,建立团队教师的培养机制、运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培育2个左右“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培养3名左右教学名师,不断增强团队整体教学能力,发挥团队示范作用。
5.完善课程评价
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专业建设、教改课改、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遴
5
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教学比赛、课堂优秀教学奖评比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在学生。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必须以学生获得感为检验标准。在课程评价标准中要体现课程思政要求,将价值引领作为其中重要观测点,督促任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6.总结典型案例
总结“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好、学生反响佳的教学案例,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典型案例,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参考借鉴。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建立由党委书记牵头负责,教学线、学工线、院办及各教研室等相关科室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机制。
2.强化工作考核
6
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篇三: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学院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深入学习贯彻xx思想,贯彻落实xx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为扎实推进“三圈三全十育人”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二条教学团队应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明确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建设目标、建设特色,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设机制、工作方案及创新举措,加快实现“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成才教育”向“成人教育”转化,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章教学团队组建
第三条教学团队分为专业教学团队与课程教学团队两类。专业教学团队以本专科专业为建设单位,鼓励二级学院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加入专业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以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群、二级学院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群为基本单元进行组建。
第四条教学团队实施团队负责人制,团队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若本团队没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也可由特别优秀的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具有良好师德水准、较高教学水平、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学术思想,能长期致力于本团队的课程思政建设。
第五条教学团队(包括负责人)由至少5名专任教师组成,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梯队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已有一定积累。同一名教师(含校内兼职教师及实验教师)只能主持或参加一个教学团队。
第三章教学团队工作任务
第六条教学团队应编制本团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情操、精神追求、科学思维、工匠精神等七个方面的德育元素,研究制定本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第七条教学团队应推荐课程思政教改课程。根据团队建设目标,遴选至少6门课程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其中至少1门课程(成员曾主持或参与)已获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立项,所选课程内容也应尽量覆盖本团队课程思政改革核心内容。
第八条教学团队应指导入选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根据本团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指导各门入选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教案设计等教学文稿,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大纲应充分体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第九条教学团队应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目标,融通课堂内外,开展第二课堂课程思政教育、组织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相关的实践活动,至少打造1个课程思政品牌实践项目。
第十条教学团队应建设教学案例库。根据本团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建设包含所有入选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每门课程应选编不少于3个包含设计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的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编写课程思政示范案例集。案例应包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编写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参考资料,整理汇编课程学生的反馈及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的材料。
第十一条教学团队应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工作,建设期内公开发表课程思政相关教学研究论文不少于3篇。
第十二条教学团队应定期组织开展团队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每学年至少组织2次教学观摩课。
第四章教学团队遴选与资助
第十三条二级教学单位党政要充分重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根据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规划和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申报条件,遴选优秀教学团队组织申报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申报团队需填写《上海电机学院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申报表》,所含课程需填写《上海电机学院课程思政项目建设申报书》。二级教学单位对申报团队进行初评,并将初评结果以适当方式公示,无异议后,择优向学校推荐。
第十四条教务处对二级教学单位推荐的教学团队组织专家评审,学校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对专家评审结果进行评议,形成推荐成为校级教学团队的名单。
第十五条学校校长办公会对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确定的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名单进行审核,审核批准后正式发文公布。
第十六条新建校级教学团队学校每学年评选1次;原有校级教学团队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者,需在团队年度考核结束后的一个月内,由团队负责人提出申请,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项目建设期为2年,学校资助8万元专项建设经费。入选“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所含课程自然认定为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不再另拨建设经费。
第五章教学团队绩效评价
第十八条学校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对校级教学团队开展评价。实施教学团队负责人述职制度,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查看材料、听取汇报、观摩检查、学生座谈等形式,重点查访制度落实、职责履行情况。
第十九条教学团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工作机制、教学改革、评价体系、教学成果等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
第二十条教学团队绩效评价结果达到85分及以上者授予“课程思政校级示范教学团队”称号。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四: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为进一步发挥教学团队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快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工作,提升我校本科教学质量,根据《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方案》《2020年本科教学工作要点》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坚持走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合作育人。落实“校院系三级建制、两级管理、重心在院”的教学管理体制,必修课、限选课、通识核心课等课程建设一批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教学团队,形成“一人多课、一课多人”的本科教学新局面,鼓励组建交叉学科教学团队。完善助教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重点建设“老中青、传帮带、师徒制”的课程教学团队。二、建设内容(一)制度建设重视质量管理、内涵发展,探索并建立教学团队运行管理制度,包括集体备课、教案撰写、公开课评议、教学研讨、课程体系及标准建设,以及自我督导、评估、激励机制等,明确团队成员职责。(二)队伍建设团队负责人须满足以下条件:坚持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授课;特别热爱教学工作,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能长期致力于团队建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和改革创新意识;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
1
一名教师只能负责一支课程教学团队。公共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课和通识核心课以课程为单
位组建教学团队,专业课(包括实验课)围绕核心课程及其相关课程群组建教学团队,团队由相关课程组构成,每一个团队指定一名负责人,每一个课程组包含课程负责人、若干主讲教师(AB角)和适量的助教,形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教学队伍。
要重视青年教师培养,科学规划新教师的教学发展,入职后编入相应的课程组,指定专门的指导教师。各团队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专门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特别是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课程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精心组织并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吸纳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进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重视课程内部以及与前继、后续等课程的有机联系和系统衔接。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高效组织课程教学,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化考核与管理,创新学业评价模式;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育人作用;努力培育一流课程,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动课程线上化建设。(四)教材建设重视教材的选用、编写和研究,尤其要重视实验、实践和实习教材及讲义的编写;鼓励编写优秀的有影响的教材,尤其是对我校编著的优秀教材的传承和发展;重视对现有教
2
材内容的延伸与扩展,鼓励编写针对讲授教材的补充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专业思维。
(五)教学研究与改革积极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并定期组织有“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学顾问、教学单位负责人、教学秘书,以及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会,在沟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革新教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吸收学科发展新成果,立足学科前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引导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六)教学成果培育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和讲课比赛,鼓励团队内部或团队之间开展各类教学技能比赛。重视教学积累和创造,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依托团队或课程培育教学成果,鼓励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励。(七)国际视野拓展要特别重视外文经典原版教材的学习、引用和研究;鼓励开展双语教学,以及全英文教学;积极关注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鼓励教师出国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开展国际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三、建设规划(一)总体安排实行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立项建设,每个教学团队
3
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2020年启动第一批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工作。计划5年内完成教学团队建设。
(二)具体安排1.2020年底前,对学校已立项建设的86个主干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进行验收审核;公共基础课、专业大类基础课、通识核心课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科、资环等教学单位完成教学团队建设立项;2.2021年,理工农科其他教学单位,医学类教学单位完成教学团队建设立项;3.2022年,人文社科类各教学单位完成教学团队建设立
项。(三)中期检查。由各教学单位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的教
学团队建设进行中期检查,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完善团队建设工作。
(四)评估验收。建设期满后由各教学单位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的教学团队建设进行评估验收,教务处组织各教学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及建设验收。
(五)常态化评估。各教学单位和学校对教学团队建设将长期进行跟踪和动态评估,建立常态化的评估和评优奖励机制。
四、保障措施(一)责任分工教学团队建设由课程所在教学单位负责,团队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单位对本单位的教学团队建设负主体责任。教务处负责政策保障、总体建设情况的
4
验收和常态化监督。(二)具体职责1.团队负责人。负责制定教学大纲、遴选教材、实施教
学改革、组建试题库、组织考试阅卷等教学活动,负责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以及教学团队的具体建设和日常管理。
2.基层教学组织。各系、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负责教学团队的建设规划、设计和具体指导,督促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3.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教学团队的条件保障、评估验收、常态化评估和质量监控。
4.教务处。负责相关经费和政策保障,教学团队建设情况的总体验收和汇报交流,常态化跟踪检查教学团队建设情况,以及评奖评优奖励。
(三)条件保障1.教学团队中同一个课程组内部进行调课和代课,将不计入学校调停代次数中。
篇五: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工作深入开展,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具体意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领导,坚持办学方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落实价值引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导向作用,将价值引领与能力达成、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寓价值引领于能力达成和知识传授之中。根据《XX师范大学思政元素参考点100条》和《各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建设点,综合打造通识类、专业类和实践类课程思政载体,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二、总体目标全面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用三年左右时间认定50-100门体现学科和专业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力争1-2门课程入选省级、级优秀课程;开发课程思
政微课,建成课程思政微课展示平台。三、建设措施(一)开展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训对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进行校内、校外培训,邀请
校外专家做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点的挖掘能力;通过教研室或课程组集体备课、讨论、编写教案等形式,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二)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以学院为主体,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带领教师梳理本专业的价值理念、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等内容,开发专业精神课程思政课(8课时)。2.组织教师根据思政参考元素对所教专业课程进行梳理,提炼课程思政建设点,并将思政内容丰富的课程建设成示范课。3.学校将对各门专业精神课和专业课程课进行认定。4.通过认定的专业精神课程将作为本专业学生通识选修课,计1学分。5.通过认定的课程,将参加省级共享资源课评审,并向两类通过认定的课程建设团队和个人进行奖励。(三)举办课程思政微课比赛面向全体教师组织有主题的微课开发活动和比赛,每年下半年举行。评选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四)汇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点各专业组织任课教师梳理出所承担课程(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价值引领有关的教学内容,分课程整理提交至教务处,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各专业提供的建设点进行分类汇总并编制成册,供各专业和教师在教学中参考。四、管理与考核1.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认定、评比和验收中设置“价值引领”指标。2.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查课程思政的内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3.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成效纳入单位年终教学考核评价。五、经费保障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训。由专业组织开发的专业精神示范课,通过认定后奖励课程开发团队5000元;由教师个人在原课程基础上建成的课程思政示范课,通过认定后奖励5000元。课程思政微课比赛获奖项目将给予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
篇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谁来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新时代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办好讲好思政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要求一是传递正能量。坚持用新时代思想铸魂育人,加强爱国教育,增强“四个自信”,将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实现全覆盖。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有效贯通,将学生思政教育体现在各学科教学和教育活动中,营造全学科育人、全课程育人、全过程育人环境。三是突出创新性。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完善教育管理机制,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四是注重统筹性。强化学生思政教育,总体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二、主要任务(一)加强领导落实好学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工作机制,帮助广大师生充分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社情和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
学校要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统领导,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组织会议每学期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不少于1次,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学校负责人是学校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落实书记、校长带头抓好思政课,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学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国旗下讲话等要鲜明体现教育方针,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核心价值观。
(二)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建立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结合校本课程、兴趣班开设思政类选修课程。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围绕学习最新精神、当代国际经济、法律与生活等内容开设“思政”选修课程。开设“思政”必修课程,围绕时事政策教育、先进文化教育、法律与职业教育、安全教育、团结进步教育、就业创业创新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内容开设选修课程。学校要把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严格落实每周1课时少先队活动课。开齐开足思政课必修课程,要使用好统编教材,学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可研究编制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长征文化、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等内容的校本教材。(三)优化教育内容
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对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优化教学内容。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主要讲授学生与自我、家庭、班级、社会、世界、自然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重点引导学生知晓基本国情,培养学生对新时代思想的情感认同,引导学生形成爱国、爱、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建设者的美好愿望。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主要讲授个人和集体、自我和时代、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等内容。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新时代思想,把祖国、装在心中,强化做建设者的思想意识。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重在提升素养,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新时代思想的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理论意义,形成做建设者的认同。
要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效应,在抓好统编教材教学、巩固思政课程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深度挖掘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实施有效融合,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实现课程思政常态化教学模式。要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大课堂结合。
充分依托地方红色文化、XX成就等资源,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围绕“爱国”“劳动教育”“生态文明”等主题开展思政活动。
(四)强化教学教研要使用好教材,加强对思政课统编教材重点难点的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
想道德发展需求,增强教学内容的承接和贯通,做到分层递进、螺旋上升。要强化知行合一理念,改变过去偏重于理论知识讲解,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与培养行为习惯相结合。要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充分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打造思政教育一体化创新课堂,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实效性,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
要建立学校思政课校本教研制度,配齐建强思政课教研队伍,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学研讨活动。要建立学校思政课备课机制,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手拉手”备课机制,跨学段跨学科的交流研讨机制。学校每期要组织开展示范课、公开课、听评课、说课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要积极组织开展思政课培训研修、优质课比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示范课巡讲、论文及教学设计评比、优秀课例展示等活动,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各校要积极开展思政课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探索思政课教学重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创新、研制优秀教案、课件和案例等。
(五)保障师资队伍要配齐专(兼)职思政课教师,专职教师缺乏的学校,学校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等管理人员可在培训合格后兼任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加大思政教师培训力度,建立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强化新入职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通过多种方式每三年对思政课教师至少进行一次培训。要组织开展好思政课教师的二级培训工作,提高
思政课教师的整体水平。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健全思政课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做好青年思政教师的培养工作。要保持思政课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确保知识传授的连贯性。要依据上级的职称评聘精神完善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和办法,各校可在评优评先以及教学成果奖等推选活动中向思政课教师倾斜。要将思政课教师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的理论文章,以及其他学科业绩纳入学术成果范畴。
推荐访问: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团队建设 课程 方案